第七章 纯善之臣(2/2)
作者:肉肉滴小馒头
    看到刘彻忍俊不禁,神态慢慢松弛下来,东方朔也是舒缓了一口气。

    即便他研读过汉史,自问已是对汉代历史及知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较为深厚的了解,但真的与自己面前这位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刘彻坐而论谈之时也是感到有些应付不过来。

    “大汉臣民,世受天恩,自幼可读经书著论,岁岁可享热食,寒冬能着厚衣,亦可说是时刻感受皇恩浩荡。”

    “陛下待臣亲厚,不计较臣的冒失无礼,反倒对臣亲信有佳,如果沐浴在这样的恩宠之下,还不秉持纯善之心,每时每刻想着如何报效陛下,报效国家,这样的人又怎能称之为人呢?”

    东方朔此番话语几乎是未经思索,畅然而言,目色之中更是满含真炙之色,不容人质疑分毫。

    作为21世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五好青年,更是融合了原主一半的记忆,东方朔深知身为臣子应该秉持怎样的思想,如何做人行事方才是为臣之道。

    他虽然心高志远,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平步青云,在这大汉盛世之中施展自己的宏图伟志,可以在史书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无论是他还是原主,对于国家以及明君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是没有半分弄虚作假的。

    刘彻看着面前跽坐在地神色肃然、目光坚定,恭然行礼的东方朔,刘彻此时的表情之中也是露出了些许的欣赏之色,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作为帝王,刘彻的识人观势之术可谓丝毫不比自己的先辈们差,仅仅只是两眼一扫而过,他就能看出东方朔此番话语是否为真。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能臣贤士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可像东方朔这样既负才华,又能秉持一颗至纯之心的臣子,可谓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他的性情亦是不同于朝堂之上的诸公众臣,让刘彻很是喜爱。

    “此前朕诏举贤良,征辟诏书下达之后,朕用三月之时阅尽天下学子之书,这其中最令朕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你。”

    说到这儿,刘彻便是一顿,看向了东方朔。

    未等东方朔言语,刘彻便是继续说道:

    “另一个,便是董仲舒。”

    听到这儿,东方朔算是大概猜到刘彻今日将自己召进宫来的缘由了。

    此前征辟人才,各地举荐一百多人,而这其中在后来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人,就是写了三千竹简的东方朔,还有政治理念和刘彻高度契合的董仲舒。

    只是,他之所以能够留名史册,是因为智计过人,留下了不少轶闻趣事;而董仲舒,则是后面刘彻新政之时的左膀右臂,提出了无数的治国良策。

    他们两人,对于刘彻而言,一个是取乐逗笑的近臣;一个便是即位之后,大刀阔斧施行新政的左膀右臂。

    虽都是亲信之人,本质上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