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强悍的农家(2/2)
作者:渔歌飘渺
    杨乾已经着令农家成立农学院,名叫:息壤学府。

    种地就离不开土地,最高等级的土地就是神话中女娲娘娘的至宝,九天息壤。

    息壤学府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名字牛逼,农家就牛逼了。

    出来的精英,几乎能堪比饱读诗书的夫子,所学极为广博。

    还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那都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

    现在的农家魁首,差点没被杨乾压榨出脑血栓,还好,能在农家中达到精英层次的,都是既会种地,又会点文化。

    农家出来的,必修课就有。

    农业耕作:包括耕田、播种、除草、收割等各个环节。

    土壤改良:农家擅长通过人力改变土质,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作物栽培:得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

    水利灌溉:需要懂得如何利用水利资源进行灌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气象预测:能够根据气象变化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和应对自然灾害。

    粮食储备:需要懂得如何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价格波动:还要懂得如何预测粮食价格的波动,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合作共赢:作为一个合格的农家,要懂得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实现共赢。

    例如,他们可能与商贾合作,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渠道;或者与土地主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条件。

    说句不好听的,做粮食的生意的商贾,背后总有几个农家人。

    农家人才是整个中原最大的粮食中间商之一。

    这也是杨乾拉拢他们的原因之一。

    外面开始下起了雪,杨乾在窗口勤奋的写着自己的公文,以及后续发展的一些事情。

    只要拿到大量香料种子,农家把种植方法搞到手,就能实现大规模种植。

    哪怕没有种植办法,杨乾相信农家都能整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种植办法。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别的不敢说,但在种植东西这一块,就尼玛没输过。

    至于大规模种植,这大规模也不会很大,要保证主粮产出的同时,才能进行种植。

    杨乾狠狠的伸了个懒腰,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飘下的雪花,屋内却是温暖如春。

    整个人都被这样的景象给看呆了。

    杨乾尽量往远处眺望,让酸涩的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谨防近视眼。

    现在可没地方给自己配眼镜,也不可能带着眼睛去打仗。

    在杨乾发呆的时候。

    洛邑。

    整个洛邑城,内外,聚集了数十万奴隶,他们各司其职,努力干活。

    大量物资,从河流里面被运送过来,有食物,有工具,药品,还有器械。

    最关键的是,过冬的服装。

    这些服装难看的一批,尺寸也不怎么样,但唯一有好处的就是保暖性不错。

    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不少奴隶,杨乾为了让奴隶少损失一些,就只能忍痛花费巨大代价弄来的保暖服装。

    东西简单,一个毡帽,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手套,一双靴子。

    光是这一套就要不少钱,还好都是成本价,不然杨乾早吐血了。

    不过没事,按照每个人的劳动力来说,自己也是赚翻的那个人。

    当洛邑建造好的那一刻,投资下去的钱财就会以几何倍数的回报到自己身上。

    光是每年店铺的租金,都能让自己回好几口血,更别说在另外的赚钱渠道上面。

    这些服饰还不都是从云通郡的工厂做出来的,更多的是让一些妇女在家里面干活。

    郡守府提供原材料和大致图纸,妇女们则负责加工,把衣服做出来,每做出一件就给一份的辛苦钱。

    冬季的时候,正好是妇女们最无聊的时间,在家里干活,还有钱拿,大家都快乐疯了。

    甚至,一些无聊的男人都开始帮忙起来。

    只不过一些男人躲在家里不出来,死命的缝衣服,毕竟说出去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在洛邑外围的高塔上,一道高挑的如同超模般的身影傲然在堆满积雪的栏杆处。

    妇钺手中拿着图纸,旁边站着一些匠人,对着城池不断的比比划划。

    一眼看去,一面庞大的城墙已经耸立起来,那巍峨,壮丽,厚实,让人一看就感觉,如此坚不可摧的城池,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攻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