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电磁加热蒸汽技术(2/2)
作者:渔歌飘渺
    四人骑马回家。

    在回家之前,张雨梦也是个甩手掌柜,这种事情不需要她操心。

    全部扔个李旺,这家伙早已经算出师了,独当一面绝没问题。

    回头再看了看火车头,其实这火车头并不大,但也不算小,杨乾这个年代的人,也就从电视剧里面看到过蒸汽机。

    现实生活中,可从没见过,小时候哪怕是坐火车,也是坐的绿皮车。

    可现在这么一看,不得不说,金属车身加上一些木质材料,日后,加装上金属,木头和塑料制造的车厢。

    妥妥的蒸汽朋克风!

    想起前世那些ai绘画弄出来的东西,什么虎贲中型战斗机甲,武卒智能机器人之类的。

    妥妥古风和现代科技融合一起,想到此处杨乾的嘴角微微扬起一抹弧度,感觉还不赖。

    回到家里面,杨乾还是感觉整个人都很震撼,脑袋里面晕乎乎的,回过神来后,原来自己真的在几千年前就站在了一辆火车上。

    “哈哈哈哈!!!”

    没忍住的杨乾瞬间笑了出来。

    可惜,他想要的火药却迟迟没有动静。

    别看什么一磺二硝三木炭,说的简单,可能做什么呢?也就能点燃而已。

    张雨梦不断调试比例,毕竟上辈子,谁也不会去注意这些事情。

    可能是因为国情关系,跟着张雨梦穿越过来的数码产品里面,压根就没有火药的配比。

    上次能把墙角给炸掉,显然用的不一样的比例,只是那傻子没记录下来。

    认真之后,试验一直不理想,最好的配比就是跟个二踢脚一样,没几把用。

    杨乾也让人做了实验,将硫磺,硝石,木炭单独和配比好一起来回运输。

    不得不说,两边都失败了。

    配比好的火药,回潮特别厉害,哪怕是北方都很容易回潮就别说南方,更别提在海军中使用。

    至于单独的话,除了木炭,另外两个都不行,愁死人了。

    杨乾在生气的时候也骂过张雨梦。

    可张雨梦却是振振有词。

    开玩笑,正经人会研究做火药?哪怕烟花厂的人,制作了火药,那原材料都是提纯过,全部处理好的成品货。

    让那些人来了古代,也是一脸懵逼。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开一个快餐店,光是说炸薯条,只需要将冷冻冰箱里面的薯条拿出来,油温调到合适的温度扔进去,两三分钟等闹钟响了,直接出锅就成。

    张雨梦现在做的事,那是需要从土豆开始培养起,寻找合适的种子,从种植开始,还没配方,还不知道油温,时间,一切都靠摸索。

    目前,唯一知道的土豆这东西可以做成条,用油炸出来,中间的步骤全部都要摸索。

    还特么得亲自操刀,张雨梦手中的项目已经很多了。

    自从上次被炸之后,她也一阵后怕,深怕自己也一同被升天。

    被炸弹炸过的朋友都应该知道,黑火药的威力确实一般,但在密封的空间里面,外面包裹的那层就是破片,威力巨大。

    可能没被炸死,却有被破片给打成筛子的几率。

    综合所有因素,杨乾有意识的让张雨梦尽量少碰那玩意儿,试验的时候尽量找奴隶来搞。

    翌日。

    距离苔黄关百里的地方。

    一支百人骑兵小队,懒懒散散的骑马,相互之间还有说有笑。

    寻常有人看去,都会觉得这就是寻常的骑兵巡视。

    在不远处的地方,大量骑兵正在赶路。

    为首的匈奴万骑长神色严肃,本来兴致勃勃的战事,光是赶路就将他弄的有些心力交瘁。

    这是他带过最差的队伍,没有之一。

    其余三个部族的人还好说,除了垃圾了点,还算比较听话。

    可突厥和猃狁的队伍,双方职务虽然有差距,但都互不统属,卖你面子叫你万骑长,不卖你面子,就叫你混蛋。

    草原人本就没什么组织性纪律性,加上桀骜不驯,双方相互看不上眼,这样的事情,也就没那么突兀。

    这时,一群斥候赶了过来。

    “万骑长,前方有一支百人骑兵队!”

    万骑长瞬间警觉起来。

    “对方什么制式?”

    “看制式,应该是苔黄郡的郡兵!”

    万骑长这才缓缓的松了口气,不得不说,这段时间,跟夏国打仗。

    不是说夏国人虎狼吗?

    怎么变成了豺狼,苟的一批,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人,反正找到的时候,都只匈奴人的尸体。

    还好这段时间消停了,不然再扩大损失的话,甚至会动摇匈奴人的根基。

    毕竟被高开宇灭杀的匈奴人中,青壮年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老人,孩子和女人。

    看到匈奴万骑长的样子,突厥将领和猃狁将领纷纷露出一个鄙夷的神情。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匈奴,乌孙之外,两族还没怕过什么人。

    至于贵霜和安息,抱歉,太远了,谁没事去那边。

    “万骑长,是不是太过谨慎了!”

    “来的商队不能碰!寻常夏国人也不能碰!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当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