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马谡,人定胜天!(2/2)
作者:昭昭白影来
    “马谡现在打到哪里了?’

    营帐外一片忙碌,一队队士兵在各个裨将的带领下,从魏军身旁快速奔跑而过,按照预先的安排,落位布防。

    “已经突破了第二道防线,目前正在攻打第三道防线。”张休如实回道:“我军已经就位第五道防线。’

    魏军“嗯”了一声,立足高处的瞪望台下,举目望去。

    只见密密麻麻的魏军已经登上了三分之一的缓坡,战况也已经由结束的试探性攻击,转入大开大合式的短兵相接,喊杀声响彻云霄。

    蜀军且战且退且射,无数铁箭激射而出,穿梭于双方之间。

    由于西部缓坡足有两公里宽,马谡分成八队,遍布蜀营的八处寨门,勇猛的向上冲击。远远望去,仿佛一大片黑色的大头蚂蚁,一波波的涌了上来。

    魏军微微一笑,朝嘹望台上的士兵挥了挥手,士兵连忙挥动手中的三角令旗,往左摇动三下,紧接着往右摇动三下,然后向前猛然一挥。

    直到此时,蜀军战鼓声和号角声才响了起来。

    反击结束了。

    正被柴学打得节节败退,倍受煎熬的蜀军士兵们听到自家的号角声和站鼓声,迅速打起精神,挺直腰杆,颓废的神色一扫而空。

    同时,手也不抖了,连弩也结束瞄准敌军要害射击,不再朝着天上瞎放。

    蜀军突然诈尸般的反应,大大出乎柴学的预判,负责打头的几个裨将当即被射成了刺猬,翻滚着倒在地上。

    面对如此坚决的反击,魏国前进之势一顿,被压得纷纷后退。

    韩德为子报仇心切,不顾箭矢如雨,带着三個儿子,举着盾就奋不顾身冲了上来。

    从一结束,他就认为缺水数天的蜀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这波反击不过是将死之前的最后一搏,只要强势镇压下去,蜀军必定会迅速崩溃

    只要冲上第五道营寨,就意味着蜀军再无险可守,意味着马谡失败在望。

    向前冲的时候,韩德豪情万丈,心里想的是,

    功而名利禄在召唤他!

    扬名立万就在今天!

    然而,刚冲出去十来步,笨重的木盾牌便被射满了铁箭,重愈千斤,难以握举。

    “噗通”一声,木盾落地,韩德的身体刚一露出,便立即被漫天箭雨包围,脸颊上插满了箭支,仰天倒下。

    紧接着,在蜀军连弩的猛烈打击下,马谡的进攻势头再次受挫。本来马谡就是仰攻,在居高临下的蜀军弩兵面前无所循形,被漫天箭雨逼得寸步难进,现在主将身亡,更是无心恋战仓皇挺进。

    司马昭站在战场之外,亲眼目睹马谡第一波攻击被打退,脸上激烈如水,看不出心里作何感想。

    司马懿意识到之前自己的判断出现了轻微失误,蜀军远没到达到崩溃的地步,魏军此时发动总攻就是在送人头。

    于是面露惭色对司马昭拱手道:“父亲,撤兵吧。’

    司马昭摇了摇头,他的看法与儿子恰恰相反,从蜀军这波攻势里,他看到了柴学转败为胜的曙光。

    司马昭深深吸了一口气,冷静的分析完局势,大手一挥:“传我将令,全军出击!”闻言,众将领均大为不解,不过还是拱手听令,领兵而去。

    司马懿讶然问道:“父亲,之前蜀军势弱,我军势强,您却不赞成发兵来攻;如今蜀军势强,我军势弱,您却要发起攻击,这是为何?”

    司马昭望着更多的马谡向五丈原冲去,冷笑着说:“蜀军势弱乃是假象,只为引诱我军出击,试图以连弩聚而歼之。

    “我军若不击,则此连弩始终是威胁。出于这个考量,为父才令两万大军发起攻击,吸弓引蜀军放箭,消耗其连弩。等到蜀军弩箭用完之时,其守备力量也就变得非常充实。这时我令大军出击、攻上五丈原就会变得易如反掌。

    “此刻蜀军势强,皆赖连弩之力,但此连弩所用之铁箭,蜀军阵中必然不多。不出所料的话,此刻蜀军连弩已如摆设,我军可以大摇大摆地登上五丈原。’

    司马懿连声赞道:“父亲高见,孩儿佩服,但不知我军今日能否攻下五丈原?”

    司马昭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柴学此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此战,未知鹿死谁手。’

    司马懿点点头,这两年跟着父亲驻守边疆,时常打打杀杀,他的军事能力增长极快。

    总之,与魏军相比,父亲无论是在战略、战术方面都没有更高明,但父亲的优势依然巨大。只要稳健的打下去,不犯致命失误,魏军的大其也就不可避免。

    区区一偏军之将,焉能斗得过一国之帅?

    但优势归优势,短短数月之间,凉州陇右接连丧失,还是大大出乎了司马懿的预料,甚至就连父亲司马昭,一结束也没有料到。

    不过,虽然魏军在关中之战中屡屡取胜,但并未能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关中,帮助蜀匡实现“全据雍凉、重现高祖霸业之基”的战略目标,这给魏国留下了翻盘的机会。

    也许,今天这一战。

    就是魏国全面反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