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逆天的’金枝玉叶’(2/2)
作者:以闪电之名

    提到吃,所有人都开始讨论起来,这都是受到李墨的影响。每当一起吃饭的时候,李墨就会跟他们讲某一种美食是怎么从无到有制作出来的,那讲的真是天花乱坠,让人听了都口舌生津。

    “这样,今天我们早点吃完饭,大家如果感觉精力还不错的,我们就去县城转一转,晚上再来个夜宵,吃饱喝足玩够再回来睡觉,反正从小吴村到县城也就四十分钟的路程。”

    “好嘞,李教授万岁。”

    临时营地的气氛非常活跃融洽。

    该放松时就放松,但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变得认真无比。

    “师父,昨天就开了一个楠木箱子,今天要不再开一个,这样给大家都长长见识,看看吴三桂到底藏了多少好东西。这样呢,我们每天开一个,都打打鸡血。”

    李墨的提议,大家自然都拍手欢迎,普通箱子里的都是些金银珠宝,当然里面也存在一些比较精致的宝贝,但算不上顶级,无法瞬间抓住人眼球。

    第二个楠木箱子被抬到了李墨面前,他蹲下展示了下绝妙的开锁手法,顺利打开木箱盖子。

    围观的众人目光瞬间凝聚,然后一个个顿时愣住了,眼中露出无法形容的神采,那是一种惊艳,那是一种无法想象。

    别说是这些初来乍到的新手,哪怕是见识多广的李墨,哪怕是已经见惯了无数重宝,但此刻同样也露出了一丝震撼。

    楠木箱子中居然存放了两盆花,但不是那种寻常可见的花,而是两盆逆天的金枝玉叶。

    其中一盆花的花盆是用玉凋而成,花枝主干和枝叶都是用黄金制作而成,非常的神奇,枝干的树皮,树瘤都能表现得活灵活现,而枝叶表明的纹理看起来也非常的真实。

    有点枝叶自然舒展,有的是半卷,有的好像是被风过飘起,非常的形象生动。

    而那些花朵却是用白玉凋刻而成,完全绽放开来,花芯用的是白玉小珠和金珠搭配装饰而成。白玉花朵底部还有一个金叶组成的底座,和金枝相连,不分彼此。

    历史上经常用金枝玉叶来形容大家闺秀,但那都是形容女子的。直到此刻,围观考古工作者才真正认识到金枝玉叶的涵义。

    这一盆金枝玉叶已经让大家都震撼不已了。但是用一块楠木板分割开来的另外一盆金枝玉叶更是逆天。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花,而是水果花,还是多姿多彩的石榴葡萄桃子花。简单的说就是在金枝玉叶间还垂挂着三种水果。一颗石榴,用的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玛瑙石凋刻而成,石榴剥皮之后那颗颗果粒清晰分明。葡萄所用的乃是一种更为罕见的紫水晶,每一粒葡萄晶莹剔透,娇艳欲滴,美不胜收。至于那颗桃子,用的居然是玻璃种的红翡翠,在光照之下反射着迷人心神的光泽。

    别的不说,光是这三颗水果拿出去都能卖出个天价来。

    逆天,真是逆天的文物。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的到历史中的金枝玉叶会美到如此无法用言语描叙的境界。

    “太美了。”

    李墨忍不住惊叹一声,连他都被美的心旷神怡。其他人纷纷回过神,发出一连串的赞美之声。

    “李教授,我能不能拍两张照片?”

    一个女教授一脸的期待。

    “来,大家都让让。”

    李墨把两盆金枝玉叶都搬到桌子上,然后自己掏出手机先多角度的拍了六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历史上那些逆天的美,让我们重新定义金枝玉叶,配上六张照片。

    “让他们都羡慕羡慕。”李墨发完看看四周的人,“你们不拍照片吗?这个时候不拿出来炫炫更待何时。”

    顿时人人掏出手机开始一顿狂拍,这些花是真的美,美到了骨髓里。

    “看来剩余的几个楠木箱子中存放的都是绝世宝物啊,每一件拿出来都可以成为镇馆之宝。我估计在发掘出的几个宝藏博物馆中,将来吴三桂宝藏博物馆中逆天的宝物数量最多,也具有观赏性。”

    “是啊,美得逆天。”

    李墨把两盆金枝玉叶重新放回楠木箱子中,然后上锁,贴上封条。

    “李教授,我这心里痒痒的,要不我们干脆把剩余的几个楠木箱子都一口气开完。”

    司马浩天目光看向剩余的楠木箱子,很是意动。

    “哈哈哈,总要给大家都留个悬念,我觉得今天开出的两盆金枝玉叶很快就会火爆全网,成为新闻热点。以后每天一热搜,大家抽空也上上社交网站,说不定还能成为网红老师呢。”

    李墨这么一提醒,还真有好几个年轻点的老师心动了。

    “司马教授,我们继续清点其他的藏宝。其实吴三桂时候,民间的藏宝特别多,到了乾隆盛世,他老人家几乎把全天下最好的各种宝物都收罗到了一起,他的盖章狂人名号也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

    一边清点,一边登记,遇到不错的大家都会一起鉴赏讨论番,气氛非常不错。

    “李教授,你说那个时候吴三桂还没开始造反,他怎么会在这个角旮旯的深山老林中埋下这么多的宝藏?”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历史上的很多事件看似没什么线索,可是如果能仔细的研究他们的生平,再结合当时社会人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很可能就会找到一丝关联线索。对于吴三桂这个人,我研究的不多,对他留下的宝藏,我的猜测是未雨绸缪,但更多的还需要大家去仔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