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扩军(2/2)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军人的家属不在安排在分散的定居点。而是全部到城里居住,安排就业。

    同时也是拿他们作为士兵的人质。这也是各个部落传统的控制手段。

    军官都是老家丁和龙骑兵的老兵,牢牢把握住兵权。同时,这些蒙古士兵既有较好的待遇,又有家属作人质。基本就控制住了。

    这些蒙古人士兵完全可以信任。他们不会反叛的。

    杨凡为了纪念从此以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哈喇沁和朵颜三卫。新编的四个骑兵团就以哈喇沁骑兵团、朵**兵团、泰宁骑兵团、福余骑兵团来命名。

    每个骑兵团,人员仍然按照3600人编制。和龙骑兵团、白银骑兵团、土默特骑兵团一样。装备和待遇也相同。

    但龙骑兵团是杨凡的骑兵军官培养的摇篮,属于军官教导队性质。升迁机会很多。

    军官的选拔不限于民族,如果有优秀的,可以信任的蒙古族军人,也可以在龙骑兵团培养,然后调出,出任今后新组建蒙古人骑兵团的军官。

    这次改编后,杨凡在草原上,就形成了完整的统治体系。

    以多伦城为核心,以周围的定居点为纵深。形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农牧业集团。

    这个集团有六十万左右的人口。军事上,拥有了七个骑兵团和一个燧发枪步兵团。共计28800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很好,人员也很精干。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十万户蒙古人,其中有一万户在城里。剩下的九万户,在周围设置九百个定居点安置。每个定居点都是相当于一个百户所的编制。一个百户所,设立一个牧业队。

    平时放牧,有战事时,也可以拉出来上百的骑兵。

    今年刚刚设置的居民点,主要任务就是建设营地,接收新的牛羊牲畜。明年开春,就按照杨凡的规划,开始种植牧草,落实在固定地域放牧。

    现在杨凡有蒸汽机,可以打井抽水,不怕旱灾。

    有现代优良的牧草,有青储饲料技术。一整个冬天都有足够的,高营养价值的饲料。

    蒙古地区煤矿很多,好多自然露头的煤矿带,这附近就有,冬季人畜可以取暖。甚至建设暖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也是可以的。不怕冬天的白灾。

    南边有山脉可以采石,加上滦河水运来的水泥,用来修建房屋和石墙。牲畜过冬也有了温暖的环境。

    所以,把蒙古人定居下来,完全没有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

    按照杨凡的部署,安置下来后,围绕着多伦这块水草丰美之地,密集的布置了十万户蒙古牧民,还有一万五千户汉人农民。

    这附近有很多的煤矿,也有部分小型铁矿,这里将会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多伦城。这里将会被建设成塞北的江南。

    后续,杨凡将安排人继续采石。对夯土城墙外面,用花岗岩和水泥进行包砌。这样城池也会更加坚固。

    这块地盘就算彻底占下来了。

    虽然这块地方只占了漠南百分之一不到的面积。但是,开发程度会很高。

    杨凡看重的是实际利益,而不是空洞的广大地域。

    这一次胜利后的大收缩,就像是打击对手前,要收回拳头一样,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扩张。

    气沉丹田,强健肌骨,才是一个健康的人。虚胖子没有用。

    三天后的秋狩,哨鹿大会后,杨凡的威望将在草原上达到高峰。这是所有蒙古人认可自己的首领的一种方式。

    哨鹿的组织者就是他们的新的汗。

    今天没有了,明日五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