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云泥之别(2/2)
作者:我叫排云掌

    建造省亲别院的地域已经清理干净,就是那些完好物料全都送入了薛家的商铺仓库里。

    当然,都是走了明路付了钱的,按照市场价足足有两万多两银子。

    在荣庆堂的时候,王夫人听到这个数字,脸色的笑容都变得僵硬了。

    只是可惜,老太太不给她开口的机会,这些银子都进入了省亲别院的建造经费中。

    话说,为了不叫外人说道,省亲别院的建造费用,刚一开始直接就给了二十万两。

    倒不是荣府冤大头,薛宝钗这个督造组长,已经将建造计划书和费用清单,直接给了老太太过目。

    里头一条条一件件说得十分清楚,不管是砖瓦等物料,还是奇石等玩物,价目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按照现代的计量单位,建造省亲别院的地域,总体面积大概在两万平方米左右。

    比起红楼故事里,周长三里半的大观园,只有差不多九分之一面积大小,却也一点不小了。

    单纯作为一个皇家别院,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若是要安排人进去居住,像是大观园那样,自然是有些小了,可这回荣府肯定不会这么做就是。

    按照薛宝钗给出的建造价格,总共还是不会超过十万两,当然没有计算古董摆件之类的玩意。

    之所以拿出二十万,也是给外头看的。

    至于卖二手物料得的两万多两银子,最后都是要给女学那边的,老太太说得很清楚,而且还是一大家子在的时候,跟女学山长贾敏说的。

    要是反悔,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就是王夫人都不敢胡乱折腾,不然王子腾都不会轻易饶了她。

    王家本身的家产就不少,也不知道王夫人的性子,为何那么贪财?

    此时已经过了年,就是元宵佳节都已经过去。

    北方的天气依旧寒冷,却阻挡不住省亲别院建造工地那的热火朝天景象。

    薛宝钗没有小气,给予工匠们的工钱都是相当高的,而且伙食也一点不差。

    像是海鱼鱼干管够,只要你能吃得下去,不管是饭菜都不会限量供应。

    不仅如此,像是杂粮粥,还有红糖姜水之类的玩意,只要开工就不限量供应,反正都是庄子上的出产,根本就耗费不了几个银子。

    她如此大方,工匠们的工作热情自然十分高涨。

    眼看着,建造省亲别院的地域已经清理干净,就要开始真正建造里头的建筑了。

    可就在这时,有贾氏族人找上门来,想要提供建造省亲别院的物料。

    刚开始,薛宝钗等督造小组的女学学生,并没有太过在意,这样的事情很正常的说。

    她们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拿出一张价目表。

    上面有详细的记载,建造省亲别院需要的物料,以及眼下的价格。

    话说得很清楚,只要物料质量没有问题,价格按照市场价稍稍提一点都可以,但是必须保证时效。

    可上门的贾氏族人不答应了,他们可以保证物料的质量,但是价格却比正常市场价要高出起码一半。

    按照他们的说法,省亲别院可是荣府的门面工程,采购的物料价格绝对不能低,否则不是堕了荣府的名头么?

    薛宝钗听得脸色发黑,她还是头一次听闻这样的奇葩言论。

    想要强买强卖就直说,还将荣府的脸面,以及娘娘的体面都拿出来说事,谁给你们的胆子?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如何串联的,竟然说动了几位代字辈的族中长辈代为说话。

    薛宝钗有些尴尬,对方把事儿直接弄成了贾氏宗族的内部事务,她确实不好插手干预。

    探春气急,想要跳出来开口,却被薛宝钗和林黛玉联合阻拦,这事她绝对不能胡乱参合。

    毕竟,出面的不是她的同辈就是长辈!

    若是探春出面的话,很容易被指责女生外向的,不顾及家族利益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可主流舆论就是女子不利。

    再说了,出面折腾的贾芹,可不是什么好货色。

    当初,因为品行和态度问题,甚至就连贾蓉刚刚接手不久的族学,都没办法待下去。

    那时候,贾蓉对族学的管束还不算太严厉,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们抄书抄书再抄书。

    按他的说法,抄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另外抄书之余还能赚一些辛苦费,一本书就是一两银子,他们能够分一半。

    当时,同为草字辈的贾芸,就是依靠抄书帮助家里度过了经济困难期的。

    可贾芹根本就闲不住,各种折腾违反族学学规,最后被族学直接请走。

    这厮小小年纪,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坏毛病,离开族学后就在家里当了街溜子。

    因为家里还算有些家底,这厮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直接错过了宁府崛起的大好红利期。

    晋省煤矿没有他的位置,通州码头这里也没有他的身影,津门港那头更没有他的份。

    至于海船船队,根本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眼见周围同伴,一个个借助宁府大发展的红利期,混得如鱼得水好不滋润,有的甚至都有了官身。

    贾芹二十郎当岁了却是一事无成,怎么可能不着急?

    他倒是想要借助宁府的名头,在外头好好风光顺便大捞油水,可惜宁府管束甚严不给机会。

    想要借荣府的名头,却是被一帮管事教训怎么做人。

    荣府在外头的某些事情,基本上都被管事们给垄断了,他一个族里的小瘪三也敢插手,知道死字怎么写么?

    本来以为日子就这么混过去了,反正家里还有些底子,叔伯兄弟的日子都好过了,总要接济一二的。

    只是没想到,机会确实突然降临,贾芹自然要好好把握。

    他第一时间,找的其实是贾芸。

    此时的贾芸,已经混出了名堂,乃是漕运衙门下属的正九品仓使之一,在通州那边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过年回家的时候,家里再也不是那种清贫如洗的模样。

    就算没有伸手在管理的仓库里捞银子,可作为官员总有各种或明或暗的收入,族中也有份例银子发放,目的就是不希望族人在底层因为银子的事情出事。

    贾芸很明白这点,所以一直都做得相当不错。

    不要忘了,当初他可是指点过街坊倪二,砸锅卖铁跑去直隶地域投奔了某个小矿主,眼下也混成了小财主。

    逢年过节都会给贾芸送礼,加起来不会少于百两银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