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反响——热烈(2/2)
作者:我叫排云掌
    被贾蓉在里描述出来后,真真吓煞人也。

    贾蓉这厮也真是敢写,这样的情节就不怕刺激到当今?

    同时,戴权也不得不道一句,这部的内容也叫他开了眼,有些情况万万也猜不到。

    前明成祖时期,皇家不带各方势力出海发财,这些家伙竟然记恨了上百年?

    这是不是,‘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另一种解读?

    尼玛啊,相比这些世家和地方豪强的小心眼,他们这些历史上名声不好的宦官群体,算个屁啊。

    真有本事,就在前明成祖时期闹腾啊,不过也就是一帮子欺软怕硬的货色罢了。

    不说戴权的内心活动,当今的心情久久难以恢复平静。

    他从的这段情节里,看出了许多东西。

    最关键的,就是绝对不能让世家和地方豪强,以及内阁做大,不然真的可能发生里的状况。

    只要一想到皇命不出皇宫,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当今的心情就爽快不起来。

    尽管只是情节,可事实上南明朝廷的几任皇帝,仔细研究的话都差不多是这么个状况。

    究其根本,就是大明战神将前明的军力挥霍干净,导致文武彻底失衡,皇帝手里没有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可不得只能当个傀儡吉祥物?

    所以,做皇帝的手里一定要掌握军队,就算只是部分军权也成啊。

    一切可能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事情,都要坚决杜绝,就算为此展开大清洗也不为过。

    总比武将集团被彻底压制,皇帝的权威受到动摇要好吧?

    另外,就是东南沿海大族,是不是真的那么骄横?

    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可当今不可能因为一本的缘故,就刻意针对这个实力强横的群体。

    只能说,东南沿海大族之前太过低调,被扬州盐商那帮家伙掩盖了风光,谁知道他们才是整个大乾最有钱的主。

    想想里的情节,外海蛮夷将一船船白银黄金奉上,那是多么庞大的财富啊?

    心中各种思绪翻腾,夹杂突然涌起的恶念,很想不管不顾的狠狠搜刮一通,最后还是被理智压制。

    没办法,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憋屈,尤其是受到财政问题困扰已久。

    为了能够更多的捞银子,他可是什么招都想出来了,甚至不惜冒着风险支持晒盐之法施行。

    还有,被士林舆论骂到现在的煤矿开采一事,为了那么点银子他容易么?

    谁知道,大乾境内有一股势力,不声不响赚取了海量银子,心中怎么可能没有抢掠的心思?

    堂堂皇帝,掌控的国库竟然还没有某些东南沿海大族的族产多,岂不是天大笑话?

    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了之前的税监一事,心情就更不痛快了,甚至升起杀人灭族的念头。

    显然,当今对于南方的富裕程度,还是有很大的估计不足。

    只要一想到,南方那帮豪商巨贾,以及家族产业一年少缴了多少税银,就有一种心痛到无法呼吸的赶脚。

    合着,不是国库没有足够的税银收入,而是太多税银根本就收不上来。

    这样的状况,必须得到彻底改变才成!

    与此同时,当今心中对贾蓉这厮,也是颇为不满的。

    这厮每次写的情节,都能引起他的情绪波动,真是一个有才华却不愿替朝廷效力的混蛋啊。

    明明看到了朝廷和民间的许多弊端,就是不主动告知,而是通过情节的方式透露,简直不当人子。

    幸好大部分寻常听众,只是听个热闹而已,并没有深究里的某些情节,在现实里并不罕见。

    不然,此时的朝廷和被涉及的地方官府,怕是早就被百姓们的怀疑包裹了。

    若是可以的话,当今希望贾蓉不要再这么玩了。

    有什么不满,或者想要针对的问题,直接以密折方式告知不好么,非要闹得天下皆知?

    看着吧,那帮子东南沿海大族一旦听过,肯定会做好万全的防备。

    以后,朝廷就是想要做一些什么,想要拿捏对方的把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贾蓉自然不知,马甲所写情节,已经引起了当今的强烈反应,就算知晓也不会在意。

    他写的目的,可不是引动当今心中的恶念,然后玩巧取豪夺那套把戏,以当今的性子也不会做得那么难看。

    这才哪到哪啊,后面的情节更加精彩,绝对能叫听众有种毁三观,难以接受的赶脚。

    再说情节,猪脚作为旁观者,经历了南明朝堂兵部尚书,打脸南明皇帝的事件。

    若是事情就此终结,也算是一段官场佳话了。

    不管里头有多少龌龊不堪,或者阴谋算计,还有利益纠葛之类的,总之在表面上很有那么点子伟光正的意思。

    可后来当猪脚调任地方,得到的一个消息,雷得他外焦里嫩差点破防,对于某些存在的厚颜无耻,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位兵部尚书的家族,刚开始只是耕读之家,家里的田地就百十来亩,标准的小地主水准。

    可等那位兵部尚书一路科举顺利,考中进士授官后,家里的田地数量就开始急剧膨胀。

    这本就是应有之义,所谓升官发财不就是这么个理么?

    等到那位当上兵部尚书后,家里的田产已经超过数万亩,乃是当地最大的地主豪强,家族也从耕读之家变成了士绅豪强。

    而且,家族的扩张之路并没有终结,而是在整个南明地域都开始有了产业,谁叫兵部尚书的影响力大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猪脚也不例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