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化身解说员(2/2)
作者:三寸刀

    酬薪极低,即使最顶级的那一帮人,一年的总收入,也抵不上这边一名普普通通一线艺人一部剧的收益。

    沿着人流熙攘的小巷子走进去,每个人都会逐渐被各种美食的香气包围,在这里,你可以尝试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京都小吃,如炸酱面、豆汁儿炸豆腐、驴打滚、糖葫芦等等。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周围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

    南锣鼓巷周边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老舍故居、钟楼、鼓楼等。

    品尝美食之后,不妨漫步在这些古迹旁,感受一下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

    总之,这里的小吃一条街是一个充满美食和文化韵味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本地小吃,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美食魅力。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还是独自品味美食之旅,南锣鼓巷小吃一条街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

    这可不是作者在为这里打广告,而是刘清山通过摄像机镜头说出来的。

    他虽不是这里生这里长,可自己的家和事业都放在了这里。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华国的首府,任何一位华国人都有责任维护好代表了国家形象的京都城。

    因此,来到这里后,刘清山不由自主地就化身为现场解说,不仅介绍了美食,也把几乎随处可见的古韵来历诠释清楚。

    这里是京都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

    在主街南锣两边,各种胡同密布,而且名字怪异,颇为有趣。

    比如蓑衣胡同、景阳胡同、雨儿胡同、黑芝麻胡同、帽儿胡同、沙井胡同、炒豆胡同、板厂胡同、福祥胡同等等。

    据说这些胡同的名字,都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而来,并且保留至今。

    多么遥远的光阴,这些名字背后也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刘清山就把他知道的那部分,在跟嘉宾们介绍美食来历的同时,也顺便当成了故事讲述了出来。

    实际上仅仅是把这里曾经聚居了众多达官显贵,各种王府豪宅散落在周边各个巷子的故事讲出来,就足够震撼到那些寒国的观众了。

    如今这些皇家府邸有的已湮灭在世的尘埃,有的还完好地保存在原处空置,而有的则成为民居。

    并且目前这里的一栋院子,就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市场价格,这些对于寒国人来说,同样是具有巨大的震惊效果的。

    寒国棒子们哪里听说过这些,拿这些富有历史古韵的旧人旧事来述说这里的历史文化,无疑对严重缺乏历史认知感的寒国人是最有力的杀伤性武器了。

    与此同时,刘清山还给棒子们普及

    了这样一个道理,综艺节目并非是单纯的搞笑和滑稽,还得有引经据典的历史认知部分。

    因为他随便找出一个「南锣鼓巷」的名字来历来,就会牵扯出老外们无法想象的历史根源。

    比如「南锣鼓巷」的名

    字由来,就会牵扯到乾隆15年,也就是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

    正是这份图的出现之后,才有了「南锣鼓巷」的从此诞生。

    原因是,距离此地不远处的安定门内大街西侧也有一条锣鼓巷,为了便于人们区分,将这里称为「南锣鼓巷」。

    自此,「南锣鼓巷」一直沿用至今。

    这还不算完,《京城全图》把当时每一个王府、院落、房间都绘制的清清楚楚,是当时世界上绘画最完整一个京城全图。

    无法想象没有科技手段的年代,那些绘制地图的人是怎样详细了解这些散落各处的建筑准确方位的,是每天步行测绘么?

    再比如南锣鼓巷地区,集中着最能反映老京都城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和建筑历史遗存。

    如果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在如今已成为民居或者某个紧闭的朱门前,还留有拱门砖雕、照壁、影壁、门墩等古老的建筑样式。

    这些遗迹无一不说明这里的人文荟萃,名流云集。

    比如,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帽儿胡同的可园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炒豆胡同的僧王府(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等等。

    刘清山如同一名合格的导游,几乎每走到一处,都能找出那里的历史遗存典故。

    不仅是那些寒国艺人和剧组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连周围围观的人都在一直尾随着听他讲解。

    这些人里可不止歌迷粉丝亦或是

    追星族,还有相当一部分当地的老住户。

    连他们这个熟知这里每一寸土地的老人,都听得这么入迷,并且没有表现出京都当地人爱较真的性格特点,就足以判断出刘清山的讲解有多地道和贴近历史事实了。

    再加上后来得知这个明星,还是巷子最深处的散人庐的老板,那些京都本地老人们,更是不敢轻易搭茬了。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