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再一次联手(一)(2/2)
作者:人间十年
    多尔衮让济尔哈朗回家休养,济尔哈朗也知道意思,回来后闭门不出,整日打拳喝酒,好不快活。

    他远离满清权力中心,但是这一次是关乎到满清战略选择,多尔衮想了想,还是邀请济尔哈朗。

    他让多铎亲自去邀请济尔哈朗,多铎刚刚出门,多尔衮让他等一下,他和多铎亲自去去济尔哈朗府上拜见。

    济尔哈朗在家里养着,但内心仍旧是关心时局,多尔衮让他远离中心,但并没有限制他的自由,济尔哈朗从多渠道听到大顺军,明军,大西军动向,还有高丽半岛的扶桑人,正在攻打高丽残余军队。

    他非常迫切想回到军队,率领八旗主力部队回到关内,守住满清大本营,就在他想怎么重新回到军队,奴才跑来和他慌张说道:“叔王,摄政王和豫亲王来了。”

    听到多尔衮和多铎到来,济尔哈朗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心想机会终于来了。

    多尔衮和多铎来到王府,非常客气和尊重,济尔哈朗也没有倚老卖老,以君臣礼仪和多尔衮请安,多尔衮虚心和他说明来意,济尔哈朗静静地听多尔衮说完,才发表他的意见。

    “吾以为,挑选精兵撤回关外,守住龙兴之地,等关内战事结束,再去关外驱逐扶桑人。”

    这点和多尔衮不谋而合,多尔衮欣慰济尔哈朗支持他,决定让济尔哈朗重新回到军队。

    “叔王,这些日子可好?”

    “摄政王,身子骨硬朗着。”

    济尔哈朗拍着胸膛,表示可以继续为大清冲锋陷阵,多尔衮和他说道:“叔王,本王欲守护关外之地,叔王身子骨硬朗,就由叔王去关外,本王也放心。”

    济尔哈朗也是老狐狸,他欣然走马赴任,但有一个请求,多尔衮不答应,他就拒绝回到关外。

    多尔衮很大方同意他任何请求,济尔哈朗提出率领两万八旗兵,还有吴三桂,尚可喜等二十万绿营兵去关外驻守。

    这个请求遭到多铎反对,认为在关外老家不能有这么多绿营兵,应该增加八旗兵数量,减少绿营兵人数。

    可多尔衮却认为济尔哈朗很有眼光,把绿营兵拉到关外,只要山海关还在清军手中,绿营兵撤又撤不回来,被迫为清军死守盛京等城池。

    济尔哈朗得到多尔衮同意,去兵营点兵,多尔衮也回到宫中,让太监草拟圣旨,再一次启用济尔哈朗为关外主帅,提兵驻守盛京等关外城池。

    多尔衮此举,已表明他决心,洪承畴,代善,阿济格等人不再多言,但是多尔衮却让吴三桂继续在关内作战,免得这个反骨仔在关外横跳。

    两万八旗兵和二十万绿营兵很快就踏上去关外的道路,没有去关外的吴三桂大呼感动,他以为多尔衮让他在关内继续作战,是对他的恩赐,也是信任和重用。

    他请缨去河南,击败在河南地区明军和大西军,然后南北夹击歼灭崇祯朝廷。

    这就是多尔衮的不世之才,在大多数绿营兵看来,去关外驻守,就是满人对其不信任,驻守关内的绿营军,就是入满人眼,很多绿营兵将领纷纷表忠心,愿意为清军消灭敌对势力。

    多尔衮见军心可用,决定在1646年上半年,出兵消灭在江北的大顺军,大西军和崇祯朝廷。

    他制定三路出击军事策略,阿济格为征西大将军,率三万八旗兵,二十万绿营兵进攻山西崇祯朝廷和大顺军。

    多铎为征南大将军,领四万八旗兵,十五万绿营兵进攻在河南地区明军和大西军。

    博洛为总预备役,统八旗兵三万,绿营兵四十万驻守北直隶,前线开战后,任务是负责粮草和补充兵力,他这一步兵马兵力也最多,多尔衮雄兵百万,志在一统天下。

    清军的战争机器再一次运转,清军第一进攻目标就是山西平阳府崇祯朝廷,崇祯朝廷在平阳府扎根后,得到大量义军支持,崇祯朝廷在山西兵马有三十万之多,已是山西最强实力。

    但是这三十万军队,大多数是一群没有军事经验的义军,武器装备也破烂不堪,火器部队不到十分之一,骑兵更是少的可怜,但拥有三十万兵马,崇祯朝廷开始向外扩展势力。

    在扩展势力之前,大量崇祯朝廷细作进入到清军地盘,虽然大部分细作进入清军地盘后,不是被清军俘虏,就是做了卖国贼,只有极少数细作成功带回来情报。

    崇祯朝廷君臣从细作带回来情报,得到清军正在策划一场巨大的军事行动。

    朱由检一天之内召集群臣召开三次朝会,商议怎么击败清军,大多数大臣认为朝廷有三十万兵马,完全有实力挡住清军进攻,或许可以击败清军,一鼓作气光复京城。

    但也有少数大臣以为清军兵强马壮,朝廷兵马大多又是新兵,精锐部队少之又少,完全不是清军对手,应该尽快和大西军,大顺军联手,在清军发起进攻之际,另两方势力也从相应各自阵线发起反击,达到消耗清军兵力目的,让清军疲于奔跑。

    还有大臣上书陛下,请求陛下下圣旨,令江南兵马北上,但这个意见被朱由检扔到桌子底下。

    福王,唐王,鲁王三王已成气候,麾下明军早就听调不听宣,有的势力更是不认他这个皇帝,他打消向江南明军求援念头,下令武大定,梅世丰等武将加强训练,应对清军大举进攻,又让李建泰,王承恩为使者去大顺军,大西军,邀请两军抵御清军进攻。

    大西军和大顺军高层,也前后知道清军即将发动新一轮攻势,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敢轻视清军。

    清军还没有进攻前,两人使者来往于郧阳府和西安府,商议怎么职员明军,最后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人,在陕西和湖广交界地带会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