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黄雀在后(四)(2/2)
作者:人间十年

    贺珍从明军到大顺军,大顺军到清军,清军到明军,活脱脱三姓家奴,可他最后还是回到朝廷,朱由检决定调他这支部队入朝,和梅世丰部打造翼城防线。

    圣旨很快就送到聆敬阳和贺珍,聆敬阳和河镇从河南撤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大本营积蓄力量。

    聆敬阳辖区军民三万余人,聆敬阳用朱由检给的粮草,以及在河南地区缴获的物资,在百姓之中扩军。

    全军从三千余人,扩充到六千余人,李如风部九百余人,张顺左翼部一千五百人,石铁部一千五百人,老馒头右翼部一千人,聆敬阳直属军一千余人。

    全军在人数上翻倍,战斗力却没有跟上来,全军发展为辽东将门形式,每支军队只有主将和少数亲兵有战斗力,剩下都是一群武装农民。

    聆敬阳想改变这个局面,可朱由检圣旨送到,令他北上配合大顺军进攻清军,聆敬阳立马启程去沁州,和贺珍商议。

    却接到特种局在前后传回来情报,贺珍在昨天率领军民六万余人南下平阳府,武大定部入驻汾州。

    得到这个消息后,聆敬阳有些懵,贺珍和他的同盟关系事实上破裂,因为聆敬阳消息滞后性,他还不知道唐王在福建称帝。

    还是方小眼在翼城打听到,立马赶回来和他汇报这个情报。

    聆敬阳意识到唐王称帝,清军将会肆无忌惮进攻山西崇祯朝廷,他必须要在清军进攻前,找到靠山。

    此时崇祯朝廷宣贺珍带兵入朝,令他北上拒敌,事实上放弃他这部分兵马。

    崇祯朝廷是不能指望,聆敬阳把目光看向姜瓖,姜瓖是一个左右摇摆不定的小人,今天忽然大清,明天忽然大明,后天又有可能和大顺军眉来眼去,此人不值得被信任。

    仿佛只有再一次回到大顺军麾下,聆敬阳召集部下,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部下大多数认为应该重新回到大顺军,哪怕是王牧,也认为朝廷不值得被信任,应该抱紧大顺军这棵大树。

    聆敬阳只有厚着脸皮,让王牧为使者去拜访延安府大顺军将领,可周远却提出反对意见,他和众人说道:“诸位,我们不管是去大顺军,还是姜瓖等其他势力,都不免沦为炮灰。”

    李如风最看不惯这等卖弄才华文人,骂道:“你就这么点人,不想做炮灰,还想成为金粉啊?”

    被李如风讽刺后,周远也不生气,而是继续发表自己建议。

    “诸位,大明,大顺,还有清军都将会在山西鏖战,我们就在沁州杵着,谁敢攻击我军,谁就会在这里崩掉一颗牙,崩掉一颗牙,不就等着被其他势力吃掉吗?

    周远逆向思维非常强,还开导众人,清军不会傻乎乎放弃进攻翼城,而在汾州和大家过意不去。

    王牧眯着眼睛问他,怎么这么有把握清军进攻翼城前,不消灭翼城附近明军军队呢?

    “清军统帅不是傻子,我军在清军进攻后,不管清军进攻谁,我军都作壁上观,给清军一种我军无意支援朝廷假象,诸位以为清军高层会怎么看我们?”

    张顺站出来,怒怼周远。

    “你这不就是投降建奴的叛贼?”

    石铁也看不惯周远这等言论,站起来骂他没有骨气,周远却继续说道:“诸位,我们就六千兵马,大多还是新兵,怎么点人在正面对抗清军,就是给清军送酒送肉,还不如就此蛰伏,关键时刻给清军雷霆一击。”

    李如风耻笑他,清军都打到翼城了,你这雷霆一击还有啥用?

    周远被顶的有些痛,但还是和李如风说道:“李都督,清军想要进攻翼城,就要攻下太原府,太原府是姜瓖地盘,不管姜瓖投降还是不投降,清军都要花费一番功夫,等清军攻破天太原府后,我以为大顺军应该已进入山西支援朝廷。”

    一直没有说话,听部下发表意见的聆敬阳,突然开口说道:“要是清调回湖广军队,从河南北上呢?”

    短短两句话,让众人成为哑巴,都以为清军会从大同府进攻,可要是清军调回湖广军队,不久可以直接进攻平阳府吗?

    一时间众人陷入到沉默,聆敬阳最终决定还是让王牧去延安府,和大顺军商议回归。

    王牧问聆敬阳可有要求,回到大顺军后,要不要大顺军授予他比左威武将军更高的级别将军?

    聆敬阳笑了笑,只要有兵有粮,其他的都是些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