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赚钱的模式已经变了(1/2)
作者:中秋月明
    没错,在荆小强的算盘里面,《狮王争霸》这出HK文化中心的歌舞剧,是用来吸引眼球,然后卖内衣的。

    他也算是资本家本家了。

    歌舞剧这种艺术作品,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艺术附加值。

    这部戏是HK文化中心投入,宣传HK文化产业地位的出发点,赚不赚钱与他没关系。

    他带着汪茜这帮人过来参与,该拿多少旱涝保收,之后连奖金都谈不上。

    这部剧本身也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暴利。

    所以荆小强打的主意就是先把剧目炒红,然后再展示运动内衣。

    不然以国产的“MIYA”牌内衣这种名号,有人关注吗?

    在第五大道搞一场内衣秀,知道要花多少钱吗?

    维密内衣秀,成本有多高?

    哪怕是依样画葫芦的搞这场秀,欧美国家消费者根本都不稀得看你一眼。。

    这才92年,国内自己都还差着很远的距离,怎么可能让高高在上的欧美国家消费者认可?

    总不可能满大街去问女士要不要试试这种运动内衣吧?

    这效率得有多低。

    所以荆小强非常娴熟的利用了“迪奥”的品牌话题。

    仅仅就是那么在各家媒体上展示。

    就引来这么大的关注,话题性瞬间拉满!

    关键还是在于穿着运动内衣,在排演厅里闪转腾挪,跳跃盘旋的女演员们,身姿轻盈舒畅。

    而杜若兰这样身材火辣的造型,却格外轻松自如。

    那么多电视台新闻播放,都等于是广告!

    对女性来说,谁用谁知道。

    电视画面里一看就会下意识的注意到没有大幅度波动,没有烦恼的甩来甩去,这就绝对是那胸衣的功劳。

    而且从外观上来说,运动胸衣天然带着时尚和性*感元素。

    只恨这时候没有互联网,所有看了电视新闻的观众,特别是被迪奥质疑那是不是冒牌货的消息吸引来的女观众。

    这效率不比那维密秀更高?

    心里都在忍不住:“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呢?!”

    好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在曼哈顿,在西城剧院……

    所以消费者除了极个别可能会因为上班在附近,喜欢看歌舞剧,顺便找上门看能不能问点什么。

    大多只能等待市场,等待企业做点什么。

    企业就太有这种动力了。

    运动内衣在花旗,其实不是新鲜事物。

    必须承认,当我们还在艰难吃饱的时候,花旗已经是嬉皮士无所事事找寻生命意义的各种享乐。

    甚至当我们还在清朝末期,第一项关于运动内衣的专利已经在花旗诞生。

    然后最早的运动胸衣就是因为探戈舞催生的。

    接着滑冰运动。

    六十年代马拉松……

    这些都是运动内衣发展的节点。

    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出现跟现代运动内衣接近的设计。

    毕竟弹力带这种物资,以前没法大规模生产。

    但接下来十多年并没有突飞猛进到国内销售的那种状况。

    原因不在内衣本身,而是社会风气动力不足。

    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嬉皮士们表达的是不受约束,不戴才是自由。

    而正经人家的女子只穿正经内衣,而不是这种非常规的款。

    想想肺炎疫情大流行,他们都还争论戴口罩是不是自由。

    就明白,运动胸衣其实在花旗,已经涉及到了ZZ正确与否的一个领域。

    哪怕九十年代还不那么明显。

    因为那个时代,譬如有档很出名的脱口秀节目,叫“theManShow”,类似国内大本营的地位吧,有个经久不衰的环节。

    就是让女孩儿们衣着清凉的在跳床上蹦来蹦去。

    这传递给观众一个信息,女孩子的胸部天生就是要跳跃的,这也是男人们喜欢看的。

    女人难道不知道甩来甩去不舒服吗?

    可男人喜欢看,这样有好处,能赚钱,或者说满足市场需求的颤悠悠抖动,就抹杀了运动胸衣的市场展开。

    所谓时尚产业里面有无数东西都证明了这个原则……

    这一切要等到女性运动起来。

    所以恰恰是在改开的中国,早就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内地,很轻易的就接受了这种实用性产品。

    92年,欧美社会所谓的运动已经开始抬头。

    敏锐的商家才会注意到这种变化。

    迪奥还在关注这是不是抢了自己品牌擦边球,奈克已经找过来。

    当晚就开出一百万美元的价位!

    买专利!

    因为荆小强能够拿出一系列完整的手续。

    正儿八经的迪奥授权内衣品类使用权,哪怕仅仅是限制在中国地区。

    这也说明是正式产品。

    在HK注册的运动内衣专利。
433、赚钱的模式已经变了(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