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国运(2/2)
作者:浮沉的命运

    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李裪,于1443年创制成功,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但朝.鲜却是以汉字为书写文字,权贵上层更是以说汉话为荣,这也是朝廷被称为“小中华”的原因。

    谁也没想到明军入侵,同文同宗,这反而成了明军统治朝.鲜的帮凶。

    众人都不再提储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兴阑珊。即便立个新王,明军的总.理衙门来个消息封锁,有谁知道?报纸这些东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个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总.理衙门的怨恨,万一来个铤而走险,谁都难逃一劫。

    “听说,明国要对建奴用兵了?”

    脸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王上,报纸上都是这样说的。报纸上还说,明国的北王王泰要在战前来汉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点轻声说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来朝.鲜?”

    一直没有说话的司宪府掌令宋时烈,立刻睁大了眼睛。

    他学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满清,提倡尊周义理论,被称为“大老”,是朝.鲜国内最负盛名的大儒,平时也会去汉城和平壤的两所高级学堂授课,主要讲谈儒学。

    “汉城学堂的那些年轻士子都在商量着,自发去港口接王泰。想来,这个王泰就要来朝.鲜了!”

    金自点看了一眼宋时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国与我朝.鲜,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乱明国对我朝.鲜也有再造之恩,这是你的一贯说辞。到时候王泰来了朝.鲜,你可以与之秉烛夜谈,以偿心愿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发,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鲜忠诚明朝,理所当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称臣纳贡,而伤了上国之心。”

    宋时烈脸色凝重,郑重其事。

    “朝.鲜的将来,掌握在北王殿下的手中,诸般善政,可见北王并没有虐待我朝.鲜百姓。朝.鲜和大明同文同宗,朝.鲜为大明一省,也无不可,只要北王善待我朝.鲜皇室即可。”

    金自点心头羞恼,却找不出反驳的话语来。

    这些朝.鲜的所谓儒家,他们尊王攘夷,讲究华夷之辨,重儒学之传播,反而对朝.鲜本国之存亡,不是那么上心。

    国王李倧心中凄然,却是轻轻点了点头。

    宋时烈儒学大家,明国的朝.鲜总.理李定国等人,对他都是礼敬有加。他可不敢去找宋时烈的麻烦。

    有传言说,王泰欲在朝.鲜设巡抚衙门,而这位仰慕中华文化的宋时烈,或许就是朝.鲜新一任的布政使,自己或许李氏皇室还要仰仗于他。这个时候,就更不能得罪他了。

    如今之计,只要王泰不难为他,不追究背华之罪,让他安心走完最后一程,他就心满意足了。

    “你们说,北王殿下的明军,能击败建奴的虎狼之师吗?”

    或许是想起了清军兵临城下时的情景,李倧的心突突跳了起来。

    “王上,去年初冬,明军一次性出动了近前艘战船,目的就是打下山海关和宁远城。那些战船都是火船,周身都是钢铁,一般的战船都有三四十门火炮。船坚炮利,足可以纵横天下。”

    金自点的话,不言自明,让众人都是叹息欷歔。

    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果然是大国气象,非朝.鲜弹丸小国可以相比。

    这一次灭国之战,明军恐怕声势更盛,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本王也想见北王殿下一面,见见这位英雄人物。”

    李倧轻声说道,也不知是真是假。

    “北王殿下雄才伟略,天纵奇才,他自比秦皇汉武,以微臣看来,秦皇汉武也没有他这般开疆扩土,文彩风流。这样的英雄,也只有泱泱中华才有。”

    宋时烈的话,让李倧脸色煞白,心如刀绞。

    “宋……卿,李氏……子孙,多多照……”

    李倧脸色灰败,挣扎着说出几个字来。

    “王上放心,臣当尽力!”

    宋时烈肃拜一礼,郑重其事。

    “朝……鲜……”

    李倧哆哆嗦嗦说出两个字,眼前金星乱冒,咳嗽着吐出几口鲜血,摇摇欲坠。

    “王上,保重身子!”

    金自点看李倧目光涣散,心惊肉跳,惊叫了起来。

    “御医,快!”

    众大臣围上前,李倧已经昏迷了过去。

    崇祯戊子年(1648年)四月初,朝.鲜国王李倧在汉城薨逝,庙号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王位空虚,迟迟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