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四)(2/2)
作者:十年卧雪
    跟一年前相比,宗员老了不少,发际线上移了一个半指节,剑眉、戟须都像染了一层霜一般。那宽宽的肩胛、笔挺的脊梁,也缩了,弯了。

    “将军。”

    “哦?梁卿,你可回来了,累坏了吧?”宗员闻声放下笔,抬起头,换上一副不怎么平易近人,但却令人心生暖意的笑容。

    “多谢将军关心,属下不累。”梁祯再次拱手。

    “回来就好,哎呀,你上次差人送回来的舆图,对我军是益处不少啊。”宗员笑呵呵地讲着。

    梁祯心头一松,如此说来,李雕儿等人应该是安全回来了,因为在去鱼肚谷侦察时,梁祯就与他们约定,如果三天之内,不见他们回音,李雕儿就带人返回上障。但紧接着,梁祯又眉头一皱,如果李雕儿等人都还活着,那黑齿影寒盗用豹子身份一事,就更容易被揭穿了。

    “能替将军效劳,是属下的荣幸。”

    没想到梁祯的逢迎,换来的却是宗员严肃的指正:“是替大汉尽忠。”

    宗员的话,有两种解释,以君子之心来猜,就是要梁祯一心为国,不能存私。以小人之眼来看,就是说,想替将军效劳,你梁祯还不够格。梁祯倾向于第一种,因为宗将军给人的感觉,确实要比崔平、公孙贵之流要好太多。

    梁祯赶忙赔礼并纠正自己的说辞:“替大汉尽忠。”

    “梁卿,你这一路走来,路上,可有发现什么不对劲?”

    梁祯眉头一皱,宗员这话,倒是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不知将军所指,是否太平道一事?”

    宗员坐回原处,左手揉着右手手腕:“说来听听。”

    梁祯还不习惯跟宗员这种高官说那么多话,因而支吾了两三秒才成功开口道:“属下回来时,但见沿途郡县,多有太平道人筑坛行法事,乡民信者颇多。若有心怀叵测之人居中挑拨,恐成大患。”

    宗员像是在思考什么,直到梁祯说完已有一炷香的时间,他才突然开口道:“梁卿可有去过集市?”

    “有,但集市货肆大多闭门,仅有数家,亦是门可罗雀。属下问过伙计,说是今年大旱,故而生意减少。”梁祯当然不会将伙计“今年大旱,但赋税不减反增”的原话说出来,因而只是点到即止,他知道,经验丰富的宗员,一定能听出自己的弦外之音。

    果然,宗员听出了梁祯的弦外之音,而且也用“弦外之音”给他出了一道题:“前日,尚书台发了邸报,要求各州征发恶少年入伍。幽州的员额是八千,不知梁卿可否愿意负责玄菟、辽西、辽西三郡征发事宜?”

    “属下定当不辱使命。”梁祯当即施礼,表示对将军信任的感谢,然后略一皱眉,因为他还没弄明白,宗员如此行为背后有无深意。

    “梁卿,这恶少年不比良家子。他们好勇斗狠,目无纲常。你大约需要多少甲士,辎重?”

    如果说前一句话是交代任务的话,那这句话就是在给资源了。梁祯虽没多少年的工作经验,但也明白,资源的多少,将直接决定任务的成败。于是梁祯当即报大数:“大概需要两百甲士。”

    宗员自然不会同意,因为他手上,总共就四千甲士,要是梁祯一人就要走两百,那还得了?

    “梁卿,这三郡,虽然民风彪悍,但也不至于这么多吧?”

    “回将军,此三郡乃抵御夫馀前哨,民风彪悍,且今年旱灾,受灾最重,恶少年颇多,若甲士去少了,恐怕……”

    宗员眯着眼来摇头,一副“不听不听,我就不听”的样子,接着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屯。”

    若是换做吉从事等宗员的老部下,保准还会继续跟宗员再讨价还价一翻,以求最大量地获取资源,但梁祯却就此打住,一来,他跟宗员还不熟,不知此人的界限在哪,生怕过了头,影响到自己在他心中的评价,二来,作为资历最浅的幕僚,梁祯也需要一次在资源不怎么充足的情况下仍出色完成工作的事迹,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属下,定当全力以赴。”

    辞别宗员后,梁祯当即拿着军书去跟主薄、军司马等人接洽,以便尽快落实启程日期。如此着急,一来是他牵挂着黑齿影寒,二来是因为,在蓟城,他是孤家寡人,刘虞和宗员的层次太高,他攀不上,而地位与他相当的吉从事等人,又永远对他板着一张脸,不肯接纳他。

    既然如此,与其终日在此受排挤,还不如早点回辽西,眼不见心不烦呢。

    注1中原:据《辞海》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蓟城位于今河北,故称遥望。

    注2 市:在实行坊市制度的历史时期中,坊和市是严格区分开的,两者之间,常有高墙相隔。其中坊是住宅区,市是交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