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是赔还是赚?(2/2)
作者:暴躁小暖哥
    现有中端作品题材并非唐寅最擅长的山水或并非唐寅艺术成熟时期的山水作品;

    鱼龙混杂的拍卖市场中有不少传为代笔或仅有落款却无法确定是否真迹的作品流通等等;

    这些都是造成唐寅中端市场困顿现状的主要原因!

    所以范宁手中那幅《春山踏青图》的窘境就很明显了,而组织方的策略也昭然若揭。

    首先,那幅画并不符合“著录丰富、流传有绪”的特点,在各种史册中毫无记录;

    其次,在仅有落款和风格相同的情况下,并未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其是否真迹;

    最后,结合唐寅的知名度以及参加私拍的老板们本身半桶水晃荡的特性……

    三方相结合,在无法彻底确定真伪的前提下,与其说它是唐寅真迹,然后被一顿嘲讽甚至有其他后患,还不如直接说它是仿作,然后结合这副画自身的特点,给出一个众人能够接受的答案来。

    可以说组织方是算尽了那些大老板们的心理。

    一来,作为组织方,自家打眼把真品当赝品卖,总比最后让人发现把赝品当真品卖,更能激发那些狗大户们来参加私拍的激情,对后续的生意兴旺才是最有利的;

    二来,没有著录流传的作品本身就欠缺价格上行的可能性,真当做真迹来卖,拿不出有力的说法,最后的成交价就有可能只有几十万!

    所以两项比较,不如当它仿作来卖更加划算!

    因为在古玩市场上,很多同时代的精品仿作,其实很多时候是不下于真迹的价格的!

    即便中间有所差距,但那最后的成交价,也绝对会比原来几十万的价格要高的多的多。

    换做范宁是组织方,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所以最后范宁得到的所谓漏洞的消息,就是那句“没有著录流传,仅有落款,无法确定真迹”的话。

    但这话,说实话范宁心里是犯嘀咕的,说给三位老哥之后,这三位同样嘀咕不已。

    因为他们作为藏家,是无法像私拍组织者那样,纯粹从利益角度出发做考量的。

    他们对作品真伪的执着程度,远比那点金钱利益更加看重的多的多!

    但……

    还是那句话,唐寅的名声太过响亮,利益驱使之下,伪作、仿作等充斥市场,如果真的没法找到相关著录流传的证据,那真的是谁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

    这样一来,就只能当作一幅仿作看待,即便是袁老之流,也毫无办法可言。

    好在范宁本身对其是否真伪没有太多执念,更何况本就是以仿作的心态购买,就更没有太多遗憾了。

    反而现在这种真假难辨的状态,让范宁有种莫名赚了的感觉。

    毕竟仿作的结果已经有了,但万一是真迹呢?

    那他就绝对是赚翻了!

    综合起来,结果他范某人还是大赚一笔,这钱花的就相当的值,让他相当开心!

    至于袁朱唐三人,就只剩唏嘘不已了。

    所谓因缘际会,有时候世事无常,非人力所能决,一切皆有“缘”之一字而定,便只能徒呼奈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