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高院首的内心(2/2)
作者:布之道言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他担心这次睿帝是真的会出手,李化保不住山南县。

    两个老人沉默了会儿,还是高院首先说话。“首辅大人,你担心什么,南阳府不会乱的。”

    “哎,百姓们是不会乱了,可这衙门里呢?我可是还有个弟子在吴县呢,我不能耽误了他的前程。”肖文通说。

    “你放心吧,不会连累到你那个弟子。你那弟子很是聪慧。他似乎面子上和刘玉还过得去,和你这个老家伙一样油滑。”

    “呵呵,你能给我讲讲那李化到底要做什么不?老夫还真有些看不透了。”

    “你是担心李化自立割据?你不想想他现在只有一个县城。那就能割据一方了。”

    “现在他是不能割据一方,可以后呢?他的在年轻人中是真的翘楚,不但能治理地方、还能挣银子,此外居然还会写诗词,做曲子。”肖文通摇着头笑道。

    “这样的才能,放在先帝的时候,是否能让他放手去多做些事?”

    “先帝若在,一定很欣喜。”

    “那就对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朝政如此,你我能怎样?你在内阁应该比我知道的更多,南郡历来服从朝廷,可这几年呢?那郡守陈凯是怎么做的?睿帝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老家伙,你是说这大秦迟早要四分五裂?”肖文通皱着眉头说。

    “你心里应该很明白,否则你怎么会让你的弟子去吴县,你只是心里不愿意承认罢了。”

    听到这里,肖文通在次沉默了。

    他让赵衍去吴县做县令,其实内心就是这样想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地方势大,而且睿帝无能,在睿帝继位这十多年,朝政越来越不堪,一个个地方都渐渐生了不服从的心。

    不要说南郡的陈凯了,连豫郡的庞鸿文恐怕都有这样的心思了,要不是庞鸿文是二皇子的舅舅,怕是都开始不服从朝廷了。

    睿帝之所以让李化在山南县,最重要的就是不想庞鸿文在豫郡势力过大。但睿帝的做法错了。

    太子与二皇子争斗,迟早会有一个以后登基。如果是太子登基,那豫郡怎么办?庞鸿文肯定就会割据一方。

    那时候这大秦就只剩下京畿附近了。

    如果是二皇子登基,豫郡到不会有什么,可京畿就不安定,因为不少在京城的勋贵大臣是跟随太子的。

    此外还有个礼亲王。礼亲王成天在王府里面不出,但前朝不少老臣还记着他。

    肖文通曾经委婉的劝说过睿帝,让睿帝早做决断,可睿帝不听。睿帝就是要平衡太子与二皇子,他谁都不相信。

    除了睿帝,肖文通还曾经为了李化的事与太子商谈过。他是在太子司马哲面前极力推荐李化。那时候司马哲已经与李化交好了。

    可太子一样让他失望,这个未来的储君只是把李化当做一个棋子,和为他挣银子的人。根本不愿意为了李化在睿帝面前多说什么。

    薛守志到了渠县,太子就是这样做的。现在他又是这样。

    薛守志丢了渠县的县令,太子就急匆匆的把他身边的卫忠派了去,这个卫忠根本不是能臣,只是因为打点太子身边的人才当了县令。

    肖文通为此劝过司马哲可以把赵衍推到南阳府知府的位置上,渠县就让二皇子接着派人去。

    因为赵衍是进士出身而且曾经在朝为官多年,人品正直还与李化交好。

    如果赵衍当了知府,他和李化上下一心,不但能把南阳治理好,而且以后渠县就自然而然会成为太子的地方。

    司马哲不听从,他当时就觉得渠县的位置重要,而南阳府原来的知府刘步彤不会罢免,就是罢免了,司马哲都已经备好了让一个在京城任职的勋贵子弟过去。

    结果呢,刘步彤给罢免了,换上来的人是刘玉。这下子南阳府的官场混乱了。

    “老匹夫,你就真的这么信任李化?你可是大宗师啊。如果李化真的以后割据一方呢。”

    “你还是担心下京城吧。”高院首轻飘飘的说道。

    “你是说大乱会从京城开始?”肖文通不相信的问。

    “太子,二皇子迟早要有一个登基大统。你看他们二人谁有帝王气度?”

    “都没有。”肖文通摇头说道。

    “那这二人不管谁以后登基,另一个是否会俯首?”

    “不会。”

    “那这大乱不就是这几年的事了,你难道看不明白?”

    “可大秦还是能维护的。”肖文通有些不服气的说。

    “地方割据已经成势。这二人都不是帝王气度,首辅大人,那时候一旦争斗帝位,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两人再次沉默了,他们心里都明白,只有帝王敢任用李化这样的能臣,或许大秦还会有另一帆气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