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操心(2/2)
作者:夺鹿侯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模仿作案都出来了。

    刘承宗的抢劫经验多丰富啊,听见这事的第一时间就想明白了来龙去脉。

    人肯定在临洮卫,而且很有可能在之前率旗军加入了刘承祖对狄道与临洮卫的洗劫,至少为钱粮参与了搬运行动。

    因为除了临洮卫的人,其他人很难短时间聚集上百人马,也很难攻破大户庄;而如果没参与刘承祖的洗劫,这么短的时间里很难找到煽动百姓的关窍。

    毕竟干这一行,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把粮食运到西固的原因,刘承宗估计一方面是为洗清嫌疑嫁祸给他,另一方面很可能与虎将抢了王庄接济延安百姓一样……抢的钱粮太多,藏不住、运不完。

    所以大部分粮食和牲口都运过来,钱财和少量粮食自己留下了。

    刘狮子估计这人是临洮卫的中级军官,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手下大手大脚花钱而暴露,如果没因为这事暴露,那他很快也会从升职的将官名单里认识这个小机灵鬼。

    不论如何,一万头大牲口、两万石米粮的封口费,刘承宗觉得这个价格足够让他封口了。

    好在这些东西不算多,非常容易运送,正当最后一批钱粮牲口渡过黄河,兰州城也派来信使,说杨鹤要邀请他到战场中间盟誓,皇帝差人送的土豆和番薯到了。

    “你告诉杨鹤,他再到我营里来盟誓,还有,锦衣卫与官军不准入营,叫他们在外头等着。”

    刘承宗其实对自己的安全非常上心,只不过有时战场上他就是军心,为了鼓舞士气和胜利,需要冒点险。

    但此时的情况,杨鹤一把年纪的老爷子没可能刺杀他,但万一有不想活了的锦衣番子掏出支燧发手铳给他毙了呢,完全没必要冒着风险。

    兰州城内的杨鹤也没办法,只能叫人抬着箱子往大营走,到了营门口换元帅府军士把大木箱抬进来。

    刘承宗远远数着,七只漆木箱子,六只都一样,就有一个箱子看上去比较朴素。

    “杨老爷,这就是皇上送来的土豆番薯?”

    尽管没人跟着,但刘承宗还是给杨鹤很好的待遇,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先请杨鹤在帐外准备好的椅子的坐下,毕竟一把年纪了,跑前跑后很辛苦。

    就在这时,护兵已经上前检查七只木箱,小心打开,以防里头拴线绑着钢轮地雷,打开一看,六只箱子里是连土带叶的红薯和土豆,各有三箱。

    看得刘承宗极为欢喜,鼓掌道:“此时能够促成,全赖老总督倾力,将来西北能因这两种作物活命的人,都该感激老总督的恩德。”

    这些玩意儿,意味着他手里无边无际的烂地有了用武之地。

    刘承宗看重这两样,并不在于它有多高的亩产,他在乎的是有产。

    河湟谷地是地窄人稠,最低的海拔、连成片的好田地都集中在河谷,但河湟山地是地广人稀,分散的地块种了漫山遍野的马草苜蓿。

    如果人吃干草就能变壮实,那他一点儿都不需要为粮食发愁,在他治下适合种植粮食的田地,西宁府算上尚未统计的山田,可能都不到三百万亩,而他治下的草场……刘承宗都不愿意说。

    大明的总人口有几千万他不知道,但他能确定的是,一亩草场站一个人,绝对站不满。

    单单在海西海北两个县,他就有一千多万亩草场。

    他要那么多草料屁用没有,反倒是种田,哪怕河湟二百万亩山地只有一半种土豆,一亩地只能给他出一百斤土豆,那也能让河湟每个人多吃俩月饭。

    这多出来俩月的口粮平摊到一年,就等于丰收。

    看着因为几箱子土豆红薯,高兴到手舞足蹈的刘承宗,杨鹤叹了口气。

    他问道:“大元帅,是为河湟百姓才到兰州抢粮?”

    刘承宗的眼皮跳了一下,刘将军变成大元帅,这老头有诈啊,他压住内心狐疑,抬手指着营内军士笑道:“老总督看看我的将士,哪个像挨饿的样子,你以为我为啥打仗?”

    “河湟百姓因我养兵挨饿,我当然要养活他们……可能他们过得不会太好,我的兵太多了。”

    刘承宗摇头苦笑,随后目光坚定道:“但我不会让人因为我,饿死。”

    杨鹤看着刘承宗,缓缓点头,他面前这个年轻叛军大帅,好像真的要养活更多百姓。

    这世上想养活更多人的人,并不多,而在西北,真的要这样做,甚至有可能成功的,杨鹤只认识刘承宗一个人。

    他曾经也很想养活陕西三边的老百姓,试过招抚、劝民、避免战乱、试过他能做的所有事,可是都失败了。

    杨鹤快而轻地叹了口气,抬手指向那个稍显朴素的木箱,道:“老夫知道刘帅喜爱读书,那箱子里都是肃王藏书,教民耕作的。”

    “嗯?”

    刘承宗凑近了看那只木箱,里面都是藏书,有王祯的农书,还有徐光启的手稿,还有林林总总的书籍,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转头对杨鹤问道:“老总督为何,给我找来这些书?”

    “老夫也想……”杨鹤欲言又止,再次快而轻地叹息,转而语气轻松道:“肃王殿下说啊,既然刘帅要在河湟种土豆活人,就请好好种,别老惦记他的王庄,甘肃三万多亩地只收七千多石租子,那地若在你手里肯定比他收得多。”

    刘承宗笑出一声,并未反驳。

    没办法反驳,肃王庄子的租子确实不高。

    就在这时,他看见帅帐不远处有传令兵等待,樊三郎过去拿了封信走回来,刘承宗便舍下杨鹤过去,就听三郎道:“是家里的信。”

    刘承宗展开书信,眉头就皱了起来,又是使者。

    只不过这次,是后金的使者。

    刘承宗将信收起,转身对杨鹤道:“老总督和肃王送我农书,我领情,不过还请回京告诉皇帝,五镇不能胜我,非五镇之过,实在国力衰弱,不在军事而在政事,与我作战,不过平白害了好汉性命……大概兰州日后会添派驻军,也无妨。”

    “若天下人民安乐六畜兴旺,刘某吊民伐罪之辈不足为虑,鼓励皇帝励精图治,多行宽仁之政,以东事为重,西边他没啥好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