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外语(2/2)
作者:剑南烧春
    走也就是置换,再读两年……

    如果这具身体两年内死了呢。

    徐向东和程成都没问这话,俩人都跟置换者接触的多了,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死了,那就认命。

    其实是变向版本的救助站,但条款都是自己答应的,而且说实话,个人也随时有权可以毁约。

    置换走就是了。

    所以这种条件,一般也就是对未成年人格使用,成年人格都是让你先去交保证金。

    又问了几个人才发现,这一批去的人,大多数情况都是差不多。

    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原来一个学校的,跟着过来的成年人格的人,也都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

    只不过讽刺的是,老师们如今一个个风华正茂,甚至干脆看起来就是少年郎的样子。

    而一个个少年,很多时候却是白发苍苍,拄着拐杖。

    置换说到底,本质上还是对后来年轻人口的剥削,因为老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不过大家看起来依然是少年心性,一个个低着头打游戏,有人听着音乐摇头晃脑,甚至还有几个爱玩的,在互相拿假牙打架,看起来才是小学生的样子。

    吃过饭,大家又坐上一辆大巴,仿佛出门春游一般,一个个脸上笑眯眯的。

    后面骑电瓶车,开摩托车的,大部分都是去那的工作人员。

    有老师,厨子,医生,护士……

    一路聊过去,徐向东甚至还聊到了几个镇政府的官员。

    有些是上级指派,也有自己选出来的。

    据说都是学生们选的,好几个官员自己还要上学呢,现在兼着镇里的工商和粮站几个工作岗位。

    虽然知道这些年轻人实际上是吃了大亏了,但看他们一脸得意的样子,程成自己也会忍不住想——也许在他们这个年纪,先用几年老年的身体,不算是坏事吧。

    起码这样他们以后就知道珍惜身体了。

    很久之前不是有个段子吗,说人应该反过来生活,出生是个老人,然后一点一点年轻,最后理智又逐渐散去,回归蒙昧,沉默着来到世间,看过一切之后,最后哭着离开。

    一直到晚上,整个车队才又开始停下来,他们预约好了一家酒店,老人全都住进去,他们是有国家的安置补贴的。

    年轻人就在外面凑起来聊天,聊的内容都是关于政策的。

    就拿他们这个小镇来说,所有人到了之后要先进行军训,还会组建民兵队,指正儿八经给发枪的。

    徐向东不关心政策,他更关心他够不够条件,能不能回去学习。

    老实说,他想回去学习了,哪怕是之前最厌恶的英语课。

    问清楚他的情况后,几个老师都摇头——抚养院这种在职员工,国家还是建议不脱产,自己下了班去学。

    但学外语就没必要了,起码紧迫性没有学习射击来的高。

    来自国家的置换风险里提到,所有公民在置换前,首先最好学习枪,刀,棍棒的使用……

    这才是人类最通用,也最能够被理解的语言。

    …

    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