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交州刺史的心思(2/2)
作者:过往不算

    律高县,宁州兴古郡郡治所在地。

    律高县的城池不大,是一座临山而建的石城。

    就城池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来论,与其说律高城是郡治的所在,不如将其视作扼守东西通道的关城才最为准确。

    此刻,城中府衙的后院内,一张芦苇编制的凉席上,宁州将军骞文正百无聊赖地盘膝而坐,一碗凉透的药茶放在他的身前,浓浓的草药味让他直皱眉头。

    “夫君,你怎么还没喝呀,快喝了。”荀灌迈步走进院门,看见骞文愁苦的模样,笑着催促了一句。

    当下,荀灌娘已经嫁给了骞文,并随同夫君一同领兵守在律高城内。

    骞文愁眉苦脸地望着荀灌,愁眉苦脸地说道:“灌娘呀,我这身子挺好的,为何还要天天喝这东西呀?再说也太苦了,实难下咽呀!”

    荀灌跪坐在骞文的身侧,虎着脸说道:“你要是不想活了就别喝,否则就赶紧给我喝光,咱们从北面来的军卒哪个不喝,怎么就你这个宁州将军怕苦呢?”

    说着,荀灌端起了药茶碗,递到了骞文的嘴边。

    骞文苦笑地张开了嘴,两手却依旧支在凉席上,等着夫人喂下。荀灌见状,抿嘴笑着向前

    靠了靠,小心地将凉茶喂给了骞文。

    自古以来,南疆多瘴气,为北人所恐惧。

    “下潦上雾,毒气重蒸,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

    东汉建武十七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阯,虽是大获全胜立铜柱而还,却也因交趾一带的瘴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对于南疆人来说,宁州境内的武威军卒皆属北人,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身体的抵抗力,都无法快速地适应南疆的环境。

    不过,事在人为。

    包括霍彪在内的一些州府官员皆是久居南疆之人,都有一些应对之术,再加上南夷军中有些懂医术的老卒,也会将总结出来的医法用在军中。

    故此,大批的草药在军中熬制成汤,每一名北来的军卒都要将其当作解渴的凉茶饮用,竟也真的起到了奇效。

    “灌娘,我怎么觉得喝了药茶后反倒不舒服了呢?”骞文拉住荀灌的手在自己的嘴前扇着风,装作口齿不清地问道。

    荀灌笑着挣开手,在骞文的前额戳了一下,说道:“看看你,像个小孩子一样,哪里像个将军,难怪大哥让我好好地管着你。”

    说着,荀灌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匣,从里面夹了一小块橙色的晶体塞到骞文的口中,随后将手指在自己的嘴里舔了一下。

    “哇,好甜呀!”

    骞文吃惊地望着荀灌,问道:“灌娘,这是什么东西?是石蜜吗?”

    荀灌笑着点头道:“是呀,是咱们自己做的晶糖,制作法子是梁州府那边送来的,说是二郎哥研究的,让咱们这边慢慢地调试,如今做出的还不多呢。”

    所谓的石蜜,就是固化的蔗糖。

    当下,粘稠的糖浆倒不是个稀罕物,但形成晶体的糖块却是少见。再加上南疆之地战乱频发,甘蔗的种植也少之又少,就连糖水都见不到了。

    武威军掌控宁州后,李峻在关心宁州平乱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想让宁州的百姓多些活命的本事。

    有违现实的东西不可能出现,但制作蔗糖晶体的法子并不难,李峻在上一世的家中就有人会熬制老糖。

    故此,李峻让宁州刺史李钊鼓励百姓复种甘蔗,同时也将提炼老糖的方法告知了宁州府。

    他希望宁州百姓能制作出晶体状蔗糖,然后将这种紧俏的糖块加入到州府的商贸中,官营会因此得利,百姓们也会由此有了新的收入。

    如此一来,也就有了骞文口中的石蜜。

    骞文探头看了看荀灌手中的小木匣,笑着问道:“还有吗?你也吃一块。”

    荀灌摇头道:“大哥让人送来的不多,都留给你吃吧,免得你不愿意喝药茶。”

    骞文一把夺过小木匣,从里面挑出一块最大的晶糖,送到荀灌的口中,笑道:“灌娘,我都是瞎说的,其实也不苦,我一个大男子怎么会怕喝这个药汤呢,这点石蜜你留着吃。”

    荀灌口中含着甜如蜜的糖块,伸手扯住骞文的耳朵,开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