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击退来敌(2/2)
作者:过往不算
    至于华阳这边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百姓,石勒觉得不难猜测。

    荥阳郡府应该是为了防止刘畅以杀民来震慑荥阳军,才将荥阳城周边的百姓临时迁到新郑来避祸。所以,这里的荥阳军只是一个临时的值守,兵力不会多到哪里去。

    然而,当石勒看到数千的荥阳军骑冲杀而来,更有大批的步卒挥刀而至,他对自己的判断有了些怀疑,尤其是看到远处的黑暗中逐渐亮起了火光,继而又有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夜空,这让石勒的心中迟疑了起来。

    其实,石勒在兖州离狐的那一战后,心中莫名地对荥阳军骑有种惧怕,这种惧怕远远胜于几日前将自己打败的鲜卑骑兵。

    因此,当李峻率领荥阳军骑冲杀而来时,石勒不禁有些惊慌,急忙催马下了高坡,高声地命令道:“拦下那些军骑,不得让他们冲过来。”

    然而,李峻的目标就是居于中军的石勒。

    他要擒贼先擒王,即便无法杀死石勒,也要冲溃石勒的中军,从而才能让整个石勒军败走。

    刹那间,李峻所领的兵马如同一道铁流般冲进了乱军中。

    刀锋劈过,枪刃刺后,鲜血不分彼此地汇集在一起,一同流向了地面,而地面上由最初的血洼也变成了血流。

    双方都有人因失去生命而倒地不起,一具具的尸体也将在此归于大地,腐烂成泥。

    这一刻,彼此双方没有对错之分,对错与否的辩解在生死存亡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对这一辩解最终的判罚便是生,或死。

    每个人都在为能活下来而拼杀,每个人也都在为生命的延续,放弃了人心那最后的一点柔软。

    李峻的刀锋一直游走在血液里,刀起刀落间都会有人死去。

    他不在意对方是否有退却的意图,也不在意对手的眼神中是否有着惊恐。他只在意对方是否还站立着,是否还有生命残存。

    并非是李峻的冷血,而是他知道在战阵之上,星点的恻隐之心都会酿成大错。

    如果自己倒下去,跟随在后的将士们便会乱了军心,那身后的十几万人也将成为石勒的战利品,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因此,他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察觉着身体周围的每一丝异动,哪怕是一缕夜风吹过,都会让他为之警觉万分。

    自冲阵开始,杜麟与五十铁卫就一直跟随在李峻的身侧。

    他们在杀敌,也在竭力地护住李峻,绝不让任何的一把锋刃威胁到李峻的生命,即便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下,也要护得大将军的周全。

    荥阳军骑虽是兵力不多,但他们迅猛冲击的确震撼了石勒军,仿佛又回到了前几日遭遇鲜卑骑兵时的场景,这让每一名军卒都想要后退,想要避开急冲而来的铁蹄。

    战阵之事便是如此,一人若退,百人想走,全军即溃。

    很多时候,数万的兵马会被几千人赶得到处跑,并非完全是他们的战力不行,而是心怕了,惧了,没有了拼下去的胆气。

    此刻,李峻就是要打怕他们,杀得让他们胆寒,进而冲溃他们。

    “冲在最前的是何人?为何如此勇猛?”石勒抬枪指向乱军中的李峻,问向一名刚退至近前的人。

    那人摇头道:“属下不知,只是隐约听那群人唤大将军,好像是武威大将军。”

    “李峻...?”石勒闻言,心头一惊,不禁开口问道:“他不是在梁州任刺史吗?如何又跑到荥阳来了?”

    这个消息让石勒大为震惊,心中的那点迟疑迅速扩大,已经在向恐慌演变。

    既然李峻到了荥阳,他手下的武威军必定跟随,那就说明安阳城中并非全是百姓,而正在攻取广武山的刘畅,极有可能陷入李峻所设的圈套之中。

    想到此处,石勒有了退意,急命前方作战的兵马有序地后撤。

    然而,大军在厮杀之中无故后撤,极有可能造成拼杀军卒的恐慌,这种恐慌会促成兵溃,而一旦溃败形成,便会如同海水退潮般无法阻挡。

    “我等本为善民,为苟活而逃至此处,胡贼欲断大家的生路,咱们便与他们拼啦!”

    当鲁胜带着数万的民众,手持棍棒涌上来时,石勒军的有序变成了无序,甚至成为了混乱。

    因为,他们真的是害怕了。

    他们完全看不到冲来的人里还有羸弱的女流之辈,只感觉到了如潮水般的怒火,仿佛是要撕碎在场的每一名石勒军。

    最终,石勒还是带着懊恼领兵向东败去。

    他不能硬拼下去,更不能再次成为一无所有的人,即便或许会赢,但也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种代价,对于眼前的那群贱民来说是无所谓,但石勒知道自己承受不起,没有了兵马,会有无数的人想要将他置于死地,汉国帝刘聪便会是第一个。

    故此,石勒决定听从参军都尉张宾的建议,先返回兖州,然后率留驻濮阳的兵马渡大河北上,攻取刘琨之侄刘演所镇守的邺城,将邺城作为自己霸业的根基之地。

    对于石勒军的退去,李峻并没有追击过远,只是追到函陵以东便迅速领兵退回了安阳城。

    《晋末征途》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