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后宫成花海(2/2)
作者:灵猴指路
    “陛下,这册子上的秀女,都是官宧世家,武将名仕之后,我等并非是俗人,所以他们都有表态,一切从简,只拜天地,封个名分便行了,至于往后开支,年生不好时,也由娘家嫁妆供养,倒是不会伤到朝廷根本。”

    “是啊,陛下!”万成儒一说,其他五人共同附和!

    “你们就是故意的!”

    “天哪,我造了什么孽!”苏非颜仰天发出心的质问!

    “好吧!”苏非颜万分懊恼的同意道!

    “如此甚好!”太后,大臣都很满意,就苏非颜一脸苦逼!

    “噢,陛下,不知后位可有如意人选,这个倒是得按礼制来,户部也不能吝啬,毕竟有关皇室脸面?”范汝林道。

    “朕以为,后位须有德仁之心,和大毅力者,方能胜任,故目前暂且不提,等日后从秀女中发现有大德者,才行后位大礼!”苏非颜抢先开口道,免得黎雪舞又给他定了,他也不好驳了母亲的脸面!

    “颜儿的话不错,后位事大,不能从急选择!”黎雪舞认同道。

    “就依陛下,太后所言,而秀女进宫的时期,臣已查过黄道吉日,便在一月后的仲秋佳节!”范汝林道。

    “行吧,你安排就是!”苏非颜同意道。

    “既如此,那臣等不叨扰陛下,太后了!”六人起身告礼!

    “记着,朕要的治灾策略交不上来,朕可不会留情!下去吧!”苏非颜报复的提醒道。

    “诺!”

    六人出来后,各自长叹一口气,杜涛道:“沈大人这步棋,走的真是险!”

    “杜大人此话差矣,应该是我们,况且陛下与母重聚,哪可是喜事,喜上加喜,不是好事么,怎成了棋呢?”沈乘风道。

    “虽说如此,但人刑部尚书赵大人,就是如此做的,全程一语不发,空捡一国丈之位,可是个下棋高手!”徐光道。

    “呵呵,赵某查案,掌刑狱倒是游刃有余,可生就嘴笨,怕再劣了此大事,一伤皇室发展,二伤各位同僚女儿进宫,所以只好闭嘴当了回哑巴!”赵克勋道。

    “瞧,这不挺会说的吗,不行,赵大人当自罚三杯!”徐光一说,其他四人便十分认同,拉着赵克勋去喝酒!

    东明殿!

    回到个人寝殿,已经夜降,苏非颜倒在床上,感觉有些疲惫!

    “陛下是直接更衣正寝,还是要先沐浴,解解乏?”郁敏儿道。

    “敏儿,朕问你啊,如果你的心中有个人,但彼此间,有不可开交的仇,但对方并不知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算了算了!”苏非颜忽然问了句奇怪的话,又突然间长叹口气!

    郁敏儿仔细思考了下,才道:“陛下,奴婢觉的,如果可以永远隐瞒下去,倒也无妨,毕竟世间仇,无非有心人!”

    “有心人……有心人!”苏非颜念喃着!

    “不过啊,这个东西,始终有如刀尖行走,如,水边漫步,只怕是他日意外,反而伤的更深了!”郁敏儿又继续道。

    闭上眼睛,长长叹了一口气,苏非颜道:“人生总有不如意事,一醉方解万千愁苦!敏儿,去取一壶酒来!”

    “诺!”郁敏儿行礼后,去取来一壶杏花村!

    苏非颜酒量真的不行,喝不上几口,面红耳赤,然后就晕乎乎的睡过去了,连衣服都未更去!

    郁敏儿站在床前,一直很久,她才转身去了偏殿!

    两天后。

    朝堂之上!

    苏非颜问道:“不知各位,有没有想到治灾良策?”

    “臣以为,不管潮州水患,还是钦州旱灾,这治灾救民,首先缺少的,便是钱粮,故臣以为,要想让乡绅富户们出钱出粮,可以由陛下下诏许些好处,如赐个无实权的爵位,直亲属中举后优先入仕为官,以及在某些罪行中,可以罪减一等,不知陛下以为如何?”沈乘风率先道。

    苏非颜未作岀评价,他哪里不知道,这其实就是卖官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臣以为,沈大人此策不妥,毕竟善者不图,图者不善,而虽说不会附于实权,但陛下别小看他们的能耐,甚至可以说,到他们手里,他们一定会玩岀花儿来!”杜涛反驳道!

    沈乘风也不争议,毕竟这个办法,是自古缺钱的常用手段,经得起考验!

    “那杜卿有何良策?”苏非颜问!

    “回陛下,臣以为,可来个先礼后兵,先降诏征粮,若是收不上来,就暂且不管,让流民们自己去抢!”杜涛道。

    苏非颜听完后,简直想打人,这简直是下下策!

    “臣反对杜大人的策略!”

    万成儒反驳后,继续说道:“陛下,依臣所想,陛下可起一道布告……布告的主略为:一方有灾,八方为援,故提盐税,以此资助!并且,注明此法会列入条律,往后但凡地方有灾情,而国库吃紧时,便可启动此法!”

    “如此一来,民众对于盐税的涨收,也并不会有怨言,抵触情绪!”

    “此法虽不错,但普通民众尚有难处,尚议!”苏非颜又将目光打到其他尚书身上!

    “陛下,臣倒有一计!”徐光上前道。

    “说!”苏非颜道。

    “陛下,潮州水灾,钦州旱灾,这都说明两地的工利不善,所以,臣以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由工部派人下去勘察指导,由富户们出资出粮,受灾百姓们岀工,以此合修蓄水工利,当然,前提是富户们往后可以利用蓄水收取一定银钱!”徐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