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用兵倭国(2/2)
作者:清九玄

    “李尚书,朕现在去拉拢周王的话,还来得及吗?”

    李崇义沉声道:“今日周王推动太后临朝,只怕很难再让他回头。”

    窦文鸣忽然道:“我瞧未必。”

    李崇义眉尖一挑,对他突然发言十分不悦,道:“窦总管有何高见?”

    窦文鸣道:“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关系,太后多疑,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挑拨二人关系,陛下再施恩拉拢即可。”

    李崇义冷哼道:“窦总管未免太小看太后了,以她的精明,就算再多疑,也不会自断手脚,这种把戏不会有用。”

    窦文鸣暗哼一声,不说话了。

    李弘道:“李尚书,照你这么说,咱们无法拉拢到周王了?”

    李崇义沉声道:“依在下之见,陛下与其去拉拢周王,倒不如去拉拢殷王。”

    “老八?”

    李崇义道:“是的,今日朝会上,殷王一言不发,保持中立,说明他内心充满犹豫。这个时侯必须立刻施恩拉拢,否则便会被太后抢先一步!”

    李弘点了点头,道:“有理。”

    李崇义又道:“除此之外,您还应该将郑王召回长安,授予要职。郑王虽一向不涉党争,但他毕竟是李氏子弟,在关键之时,一定会站在您这一边。”

    李弘欣喜道:“对啊,朕怎么把他给忘了!”顿了一下,不安道:“可朕若下旨,太后会不会从中阻拦?”

    李崇义笑道:“陛下多滤了,太后虽然争得临朝的权力,但只要您的旨意不被大臣反对,她便无法过多干涉。”

    “那大臣们会不会反对呢?”

    李崇义道:“陛下放心,大臣们今日之所以站在太后一边,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话语权,并非存心反对您。只要您不伤害到他们利益,他们便不会轻易反对您。”

    李弘一拍桌案,道:“那就最好,立刻传朕旨意,召郑王入宫,授予——”

    李崇义提醒道:“陛下,刘公身体恐怕坚持不了多久,给郑王授官之事不妨先搁下,等刘公去世,再让郑王担任中书令!”

    李弘点头道:“就依卿之言,那老八那边,朕该如何拉拢?”

    李崇义沉吟半晌,道:“您和殷王是兄弟,不妨平日多召殷王叙话,他若有需求,自会向您开口。”

    窦文鸣忽然道:“殷王殿下如今是右金吾卫将军,不如将他升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便可制衡周王!”

    李崇义冷冷道:“你想的挺容易,周王能轻易答应吗?到时候旨意被周王驳回,打击的是陛下的威信!”

    李弘见窦文鸣两次出的主意都不好,训斥道:“文鸣,朕与李尚书商议的是大事,你不可再随意插嘴。”

    窦文鸣急忙应是,不敢再言。

    李崇义拱了拱手,道:“陛下,先皇虽然不愿让您保留不良人,但也做了一个预防措施。”

    “什么措施?”李弘忙道。

    “他委托臣,倘若您登基后出现危机,便让臣将最后那支不良人交到您手中。”

    李弘欣喜道:“那你赶紧交给朕吧!”

    “您请随我来。”

    在李崇义要求下,李弘只带了几名侍卫,一路跟着他来到金銮别院。

    别院东南面有一间偏僻的院子,这间院子四周没有侍卫,地面落叶堆积,似乎已经荒废。

    李崇义将一块黑石玉牌交给李弘,道:“陛下,您拿着这块玉牌去敲门吧,臣在这儿等您。”

    李弘心中虽有不安,但还是朝着大门走了过去,大门漆黑,门楣上有一块匾额,写着“梧桐院”三字。

    李弘敲了敲门,里面许久都没有反应。

    正当他转头向李崇义看时,吱呀一声,门从里面打开了,李弘迟疑片刻,终于迈步走了进去。

    与此同时,一名四十多岁的老宫女来到武媚的寝殿,说道:“太后殿下,奴婢有要事禀告。”

    武媚一挥手,屏退了众人,只留谢瑶环一人,道:“有何事,说吧。”

    老宫女沉声道:“就在一刻钟之前,陛下去了梧桐院!”

    武媚倏地抬起头,默然半晌,幽幽道:“他还是将不良人留给李弘了。”顿了一会,道:“是谁带他去的?”

    “李崇义。”老宫女回答。

    武媚点了点头,道:“本宫猜着就是他。”

    老宫女沉声道:“太后殿下,新皇不比先皇,千牛卫和不良人如今都掌握在他手中,对您的安全已构成危险!”

    武媚淡淡一笑,道:“难道他还敢公然对本宫动手不成?”

    老宫女皱眉道:“皇帝耳根子太软,容易被身边人蛊惑,尤其是他身边那个突厥贵妃,做事从不考虑后果。”

    武媚翻着书页,好整以暇道:“你不必担心,紫宸殿的护卫是由曹仁师负责,就算皇帝乱来,他也能挡住,足够周王、丘神绩他们来救援了。”

    老宫女见劝不动,只得作罢,又道:“对了,殿下,奴婢已将您的旨意传给陈子昂了,可两天过去了,他还待在西讨大营中。”

    武媚凤眉挑了挑,冷冷道:“他敢无视本宫的命令?”

    老宫女道:“殿下,陈子昂是您一手栽培,以前从无半分违逆您,要不然召他入宫一趟?”

    武媚犹豫片刻,说道:“也好,派个人领他去朝凤宫。”

    陈子昂人在军营,一去一回耽搁不少时间,当老宫女过来回报说陈子昂到来时,已接近午时。

    武媚道:“太平等会要过来与本宫一起用膳,让他先等着吧。”

    吃过午膳,礼部尚书薛元超和鸿胪寺新任寺卿求见。

    武媚在正殿接见二人,两人将皇家夜宴和万国来朝的安排事宜呈了上来。

    武媚阅毕,说道:“如今国丧期间,不可过于铺陈,两场大会简单操办即可。另外将周王的座次排在第一位也不妥,就让他坐在英王后面。”

    两人唯唯领命,各自退下。

    出了大殿,武媚来到朝凤宫,只见陈子昂跪在地上,显然一直在跪着等候。

    “叩见太后。”陈子昂俯首磕头。

    武媚从他身边走过,在锦榻上坐下,端着茶慢慢喝着,目光默默凝注在他身上。

    陈子昂咬牙不语,手指微微颤动,心中忐忑不安。

    许久之后,武媚语气平淡道:“起来吧。”

    陈子昂这才直起身,双目下垂,不敢与武媚直视。

    “子昂,本宫听说你不肯离开西讨大营,这是怎么回事啊?”

    威严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陈子昂咬紧牙关,咚的一声,额头重重叩在地上,道:“殿下,子昂想从军报国,保卫大唐,保卫您的安全,求您成全!”

    “保卫本宫的安全?哼!只怕你是厌倦了替本宫做事,所以想脱离本宫身边吧?”

    陈子昂大悸,叫道:“子昂能有今天,全是您的恩德,绝不敢有此念,殿下明鉴呐!”

    武媚站起身,面无表情道:

    “陈子昂,本宫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你啰嗦,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到底为何不肯离开军营,倘若再有欺瞒,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吧?”

    陈子昂惊惧不已,哀切道:“殿下,我、我在军中碰到两名同龄人,每当与他们交谈时,听到他们报效国家的抱负,心中就涌出一股热血,想和他们一样……”

    “不行!”

    武媚无情的打断:“你若不离开军营,会影响到本宫与周王的关系,这中间的厉害你应该很清楚。”

    “殿下!”

    “本宫只给你半日时间,倘若你再不离开军营,本宫可不饶你!”武媚一挥衣袖,离开了大殿。

    陈子昂双拳紧握,额头不住敲在地面上,目中流出热泪。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尖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喂,你还要在地上跪多久啊!赶紧起来吧,我把你送出宫后,还要向上面回报呢!”

    陈子昂默默站起身,转过身,说话的是带他入宫的小太监。

    跟着小太监,他绕了一个大圈,先绕到太极宫,然后从偏门进入皇城,又从皇城侧门出来。

    出宫时已到了半下午。

    小太监头也不回的便回去了,陈子昂默默站在皇城外面。

    天空阴沉,寒风冷冽,他猛然想起武媚最后的通碟,不敢再耽搁,四顾一望,认清方向后朝西门走去。

    来到城门附近一个茶棚,取了暂放的马匹,驱马回到了军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