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经史子集(2/2)
作者:寂寞剑客

    “学生拜见恩师。”郭待举叉手行礼。

    虽然进了政事堂,跟刘仁轨并为宰相,但在私下里面对刘仁轨时,郭待举却坚持以弟子之礼事刘仁轨。

    “待举不必多礼。”

    刘仁轨赶紧伸手来搀扶。

    郭待举却坚持长揖到地,然后才起身。

    “恩师可曾听说。”郭待举坐下后说道,“守捉司要刊印经史子集。”

    “此事老夫知道。”刘仁轨说道,“裴绍卿当初在紫宸殿上提出要将秘阁藏书由卷书转录为线装书时,老夫就已经预料到了。”

    “恩师慧眼如炬。”郭待举点点头又道,“学生以为,此事不可等闲视之。”

    为什么不可等闲视之,郭待举并未明说,个中原因也是不便明言,垄断知识不让寒门庶族出头,这种话好说不好听。

    “无妨。”刘仁轨摆手道,“此事办不成的。”

    顿了顿,刘仁轨又道:“就算是守捉司搞出了印刷术以及线装书,但是纸张、墨水以及工匠的工钱,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最终的价格会十分昂贵。”

    “一册几千字的诗集都要五十贯。”

    “上千万字的经史子集该有多贵?”

    “那么能买得起的又能有几人呢?”

    “还有,退一万步讲,就算那些寒门庶族买得起,他们看得懂吗?”

    “如果没有人教他们,寒门庶族只怕是连句读都不会吧,通篇读下来只能是一头雾水,那么有书跟没书有何区别?”

    “原来如此。”郭待举恍然。

    刘仁轨笑笑,又说道:“不过,既便此事不会危及我等世家高门,却也不可不闻不问,待圣人与太后返回长安后,你可在政事堂提出此事,老夫定全力支持,如此即可断了裴绍卿刊印经史子集的非份之念。”

    “喏!”郭待举应喏。

    ……

    次日一早,裴绍卿又来国子监。

    “这么早?”刘祎之道,“来上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老刘你这话过分了啊。”裴绍卿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也就这段时间大婚,我稍微懈怠了些,之前可勤快得很。”

    “说的跟真的似的。”刘祎之道,“我差一点就信了。”

    “老刘你也学坏了。”裴绍卿道,“以前多正经个人。”

    “那我有什么办法。”刘祎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不看看我整天跟些什么人呆在一起。”

    “渡边。”

    裴绍卿目光便立刻转向渡边麻吕:“老刘说你不正经。”

    渡边麻吕已经考取进士科,不过他没有被选入翰林院,所以就只能跟其他的新科进士留在长安观政,也叫守选。

    说白了,就是实习。

    等有官位出缺就外放当官。

    渡边麻吕的实习单位就是国子监。

    听见裴绍卿这么说,渡边便下意识的起身鞠了一个躬。

    又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东晋傅玄所著《太子少傅箴》,意思接近好人可使一个人向好,接近坏人则可使一个人变坏,然而刘祭酒的意思应该是说,因为他跟裴司丞你接触的多了,所以他也就开始变得不正经。”

    “看吧。”刘祎之摊手道,“渡边都这么说。”

    “好你个渡边。”裴绍卿佯怒道,“过河拆桥是吧,下回你去神仙居,我让嬷嬷专门给你打个十五折!”

    渡边麻吕懵掉:“十五折?”

    “对,十五折。”裴绍卿道。

    “行了。”刘祎之打断他道,“什么事?”

    “好事。”裴绍卿光速变脸,笑着说道,“我给你送钱来了。”

    “送钱?”刘祎之哼声说道,“那我还是小心一些,别被你卖了还帮着你数钱,你小子可狡猾得紧。”

    “天地良心啊。”

    裴绍卿叫屈道:“我啥时候坑过老刘你?昨天我还想着急你所难呢,要帮国子监的女学生安排活计,是吧?”

    “说的倒也是。”刘祎之笑道,“何事?”

    “本来就是嘛。”裴绍卿又道,“是这,你从国子监挑一百名擅长草书的学生,我们守捉司有急用。”

    “你是要抄书?”

    刘祎之低声道:“抄经史子集?”

    “不愧是阁老,一眼就看出来。”

    裴绍卿又说道:“一定要挑擅长草书的,草书才写得快。”

    刘祎之道:“国子监的学生,草书又有几个能入得眼的?抄来自己看看还可以,拿来做样刻字模肯定不行,要不还是我来帮你抄吧。”

    刘祎之的书法,在当时也算是排得上名号。

    “你哪有时间。”裴绍卿道,“这可不是几千个字,而是几千万甚至于上亿字!你一个人又能抄录得几个字?”

    “这个倒也真是,我下人还真是忙不过来。”

    刘祎之又说道:“那你得找秘书监的抄录吏,那些抄录吏的字虽然匠气很重,缺少灵气,但是写的楷书还是可以一看,用来刻字模没问题。”

    “你说的没错,字模肯定要找抄录吏来书写。”

    裴绍卿点点头,又说道:“然而现在只是抄录。”

    “那我明白了。”这下刘祎之就懂了,裴绍卿是担心圣人和太后回长安之后,政事堂的宰相阻挠,所以想提前把秘阁的经史子集抄录下来。

    当下刘祎之便翻出名册,按名单挑了百名学生。

    裴绍卿又带着这一百名国子监生到守捉司等着,然后亲自带人去秘阁借了书,拿回守捉司让这些学生抄录。

    经史子集的体量真不小。

    单只说经,就有易、诗、尚书、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尔雅、五经总义、纬书以及小学等经书。

    其中每一种又分若干种。

    比如易经,就有归藏、周易、连山、周易系辞、周易集注系辞、周易序卦传、周易系辞义疏等许多种。

    不过真说起来,经书还算好。

    就算科举必考的九经,合起来也才四十九万字。

    体量最大的还得史书,比如战国策,十二万字,史记,五十二万字,还有汉书,八十多万字,后汉书更是高达九十万字!

    一百个学生抄了足足半个月,才终于勉强抄完。

    负责抄书的学生手腕都肿了,因为长时间伏案,再加上每天一万多字的抄写量,而且写的还是毛笔字,真不是人干的事。

    反正裴绍卿是干不来这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