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送他去死(2/2)
作者:一语不语
    你继续西进,就是轻兵冒进,是自己找死,也在我们预料之中。

    朱祐樘脸色不善。

    众文臣都能听懂的话,他作为皇帝能听不明白?

    什么轻兵冒进,根本就是想借机贬低张延龄罢了。

    他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没人出来跟刘璋争,总觉得哪里不对,突然想到今天没叫张鹤龄来。

    一个小舅子去了西北,另外一个小舅子也没来耍横,总觉得这朝堂成了文官一家的朝堂,让朱祐樘感觉自己像是局外人。

    “马上派人传令到宣府,令建昌伯不得继续西进……”

    朱祐樘的话才刚说完,但见萧敬急匆匆跑进来,好像是有什么要紧事。

    等萧敬到朱祐樘耳边说了两句话之后,朱祐樘不解望着萧敬道:“他不知道鞑靼人把白羊口给攻陷了吗?”

    萧敬看了看在场文官。

    现在文官也都在好奇,他到底跟皇帝说了什么。

    “但说无妨,此事也不用隐瞒。”朱祐樘见萧敬有顾虑,不由说道。

    萧敬这才为难道:“刘中丞已跟建昌伯言明白羊口之事,但建昌伯已于昨日一清早便动身出发,距离白羊口失陷还不到六个时辰……”

    众文官这才知道,原来不用皇帝去提醒,张延龄已经“轻兵冒进”。

    徐溥道:“陛下,若建昌伯所带的人马,在往大同路途中遭遇鞑靼人,出了变故,只怕……会有倾覆的危险。”

    朱祐樘脸色阴沉。

    张延龄不惧危险,主动带兵继续西进,你们就说他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还是在强调张延龄“轻兵冒进”呗?

    “现在派人去提醒,来不及了是吗?”朱祐樘没有接徐溥的话茬,继续问萧敬。

    萧敬道:“是。”

    “之前兵部说,他有几天会遭遇到鞑靼人?”朱祐樘继续发问。

    马文升重新走出来道:“若是昨日一清早便从宣府启程,那最迟……到明日入夜之前,会过白羊口……”

    刘璋道:“他以往又没带过兵,走不快的。”

    马文升强调道:“这是以他之前行军速度来推断,建昌伯从京师出发之后,所行……并不慢,比预期早了一日抵达宣府。”

    刘璋本想借机贬低一下张延龄,表明张延龄在带兵方面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

    却是兵部尚书马文升先行肯定了张延龄的带兵能力。

    也不是马文升非要给张延龄说话,只能说事实是如此,而且连马文升都佩服张延龄敢在得知白羊口失陷后,还敢继续带兵往西走的勇气。

    “现在急令高山卫和天成卫的人马,出兵协助建昌伯,帮他过白羊口一线,是否还来得及?”

    朱祐樘压根就不想理会文官对张延龄的那些攻击,他现在只是想在张延龄可能遭遇到鞑靼人之前,帮张延龄化解危难。

    马文升道:“即便以快马传驿,一日六百里上,或还能在明日之前将消息传到天成卫,再由天成卫出兵……过于勉强,且建昌伯此时已行至白羊口左近,进退难以调度,或可令其进天成卫城。”

    马文升还算是负责任的。

    既然知道皇帝是不想让张延龄有事,那就只探讨能不能在张延龄可能遭遇鞑靼人之前,尽可能确保张延龄的安全。

    徐溥提醒道:“陛下,如此做似乎并不值当,或还会令白羊口周遭卫城有危险,不如……”

    “徐阁老,之前不是你说的,若是建昌伯此番遭遇变故,或会倾覆?难道那时就值当了?”

    朱祐樘用徐溥的话,去反驳了徐溥。

    你自己说的,张延龄全军覆没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在朕只是想办法避免此等事的发生,你又说不值当去提醒,总之你是想让张延龄去死呗?

    徐溥听出皇帝言语中有怪责之意,一时也说不下去。

    “马上着都督府传令,令天成卫和高山卫人马出击,保证从宣府到大同官道太平,再听令于建昌伯,若遇建昌伯与他一同进卫城。”

    朱祐樘不由分说,反正他只在乎张延龄的生死。

    好不容易把小舅子栽培起来,小舅子还表明自己不懂军事,只是为成就他主战的思想,被文官推波助澜去了西北,再死在西北,那他觉得对不起小舅子,更不希望失去张延龄这个人才。

    “马上去做,一刻不得耽搁,剩下的事等建昌伯进了卫城之后再说……”

    朱祐樘现在根本不关心白羊口失守与否的问题,好像他的眼睛里只有张延龄的安危。

    这自然会让文官很不满。

    但现在又没人说什么。

    毕竟连文官之首的徐溥也说了,张延龄全军覆没的话,那就成了大明朝最大的事。

    ……

    ……

    就在朝堂为争论张延龄继续西进的事,争得不可开交时。

    此时的张延龄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已愈发靠近白羊口。

    “这一路上,好像也没见有鞑靼人路过的迹象,难道是我的错觉吗?”张延龄此时也不再乘坐马车,马车的车厢被他留在了宣府。

    从宣府出发,有部分的辎重并没有带。

    显然张延龄也知道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他重点所带的自然是神机营的火器,还有更多的弓弩等,为的就是若在野外遇到鞑靼人,还有一战的实力。

    王守仁跳下马,在路边一处车辙前仔细看了看,道:“好像是商队的痕迹,说明这两日还有商队经过。”

    张永道:“两位祖宗,咱还是赶紧走吧,若真遇到鞑子,一人身上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张延龄笑了笑。

    他看着不远处看过来的宋明顺等人,此时正带着费解。

    因为鞑靼攻破白羊口的事未对军中人说,他们只当现在只是完成护送张延龄去大同的任务,并不知其实现在路上随时都可能会遭遇鞑靼人。

    王守仁没有理会张永的话,抬头看了看前路,道:“我们一直在沿着雁门水的北岸走,此时折道向西南,不出二十里就是天成卫卫城,若是往北走,不出十五里就是白羊口。”

    “啊?”

    张永这才知道,原来已经进入到鞑靼人攻掠白羊口的腹地。

    周遭很可能是有鞑靼人盘踞的。

    “什么天成卫白羊口的,还是直接进虎峪口,若鞑靼人有心要在中原有作为,必定想着的是将虎峪口一并攻陷,这样就可以保证有多条路线撤退,眼下既然路上没鞑子,那鞑子不出意外都在围攻虎峪口,此时不赶紧进兵更待何时?”

    张延龄也不需要懂军事。

    鞑靼人攻下白羊口,沿途没见到鞑靼人掠夺的痕迹,那不用说鞑靼人肯定目标是虎峪口。

    拿下这两个边关要塞,大明雄师就只敢躲在城塞里看着鞑子抢掠。

    鞑靼人想攻卫城太难,但从内往外攻虎峪口,两面夹击,会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