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未来的文物贩子(2/2)
作者:烤饺
    这次他没有回绝,只是保证以后陈夏再有老物件可鉴赏还可以找他,并且郑重保证这两天梅园内见到的东西他一句也不会往外说。

    应老头走后,陈夏一想到首都、沪市这种大城市里,古董古玩更多更珍贵,可他却没办法跑去收购,这感觉一下子错过多少个亿。

    这真是文物贩子们的一个黄金时代啊。

    成名要趁早,发财也要趁早啊。

    此后几天,陈夏终于老老实实上班了,像前世一样,他又成为了科室里的一条“咸鱼”,他没有文凭、没有处方权。

    理论上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拿着28元的低工资,临床这块可以干的工作真不多。

    但普工也有一个好处,在没有得到结业证书之前,不用值夜班,不用单独上门诊。

    其实上班对他来说就是“上学”,没有具体临床任务,只要他的带教老师任元非没意见,他也不会妨碍到谁的利益。

    没有利益冲突,又加上他为人豪爽,经常请吃东西,科室里的同事们都乐得做好人,也就对他时不时请假抱有最大的宽容。

    都快要取代顾琳成为传染科的“科宠”了。

    流感疫情肆虐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前彻底结束了。

    陈夏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贩卖“神药”,总共赚取了一万元现金,外加5000多斤大米。

    大米为了换取“垃圾老物件”时,几乎都送给了各个机关的食堂。

    现金则是实实在在多了出来,加上之前买房后剩余的钱已经有2万多元了,这金额,相当牛叉了。

    陈夏怀疑像他这样的隐形富翁现绝对有不少。

    比如深市特区刚刚成立,1981年就会有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开售,一平米高达1000元,尽管业主大多是港灿和华侨,但同样有一部分大陆人购买。

    一套房子5万左右,就算陈夏这样有金手指的人都赚不到这么多钱,那些购买者是怎么赚到的?

    所以说,报纸上那个东广省养猪专业户,第一个万元户只是明面上的万元户。

    真正的有钱人,都是隐藏在水平面之下的巨鳄,是不会被外人所知道的,而且可以肯定,这些钱的来路都是不明的,都是经不起查的。

    陈夏并不为自己有2万多元钱而感到沾沾自喜,他反而有点发愁。

    从1981年开始,物价马上就要开启飞涨模式,一直到最高潮的1988年物价闯关为止。

    存钱是个愚蠢的做法,得想个投资办法。

    现在办厂不是一个好时代,还得再等几年。

    1980年对于个体户已经放松了,但那也仅限于修车补鞋这样的小打小闹。

    真要办厂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挂靠在集体名下,这就涉及到一个未来产权不明确的大麻烦。

    厂子后来倒闭也就算了,万一做大做强了,这厂子算谁的?好多不可描述的悲剧就会发生。

    所以八十年代初,陈夏只想继续做一个快乐的投机倒把分子。

    慢慢赚钱,想个稳健的投资途径,然后猥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