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打入内部(2/2)
作者:月麒麟

    “此处没有旁人,徐某便跟二爷说句不该说的话,如今天子,固然英明善断,但是,亦非朝野上下传言的那般圣人无缺,便如这段时间以来,军屯,科道,还有命昌平侯出京等事,皆可看出,圣上如今,已非初登基时那般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那宋文毅,虽然不如舒良得宠,但是他敢做下这般事情,必也是得了允准的,或许手段酷烈了些,可毕竟是为天子办事,所获大半,也都收归了皇庄当中,您说,天子会不护着他吗?”

    张輗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

    “不错,大抵到了最后,这件事情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宋文毅应该和舒良一样,回后宫去避避风头,过一段时间再出来,这事情也就了了。”

    “可这回不一样!”

    徐有贞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

    “上回宣府之事,于少保不在京中,所以,没有跟天子硬顶着的大臣在,而且那一次,涉及天家之争,舒良所为,虽然冒犯,可最后之所以能安然无恙,也不乏有朝中诸臣举棋不定之故。”

    “但这一次,宋文毅得罪的是满朝大臣,他今日在京畿如此巧取豪夺,难保日后不会殃及其他地方,所以,朝中诸臣不会轻易放过他,而于少保的性格,也不是个眼中会揉得进沙子的人。”

    “二爷,您说这天子要护,群臣要惩,于少保自己又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这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呢?”

    “这……”

    原本信心满满的张輗,听徐有贞这么一说,倒是有些犹豫。

    不过,徐有贞见此状况,却摇了摇头,笑着道。

    “二爷不必迟疑,徐某和您的看法相同,这到了最后,当然是天子会让步,将宋文毅惩治一番,以平众怒,毕竟,当今圣上,向来听言纳谏,圣明英断嘛!”

    这话说的口气有些古怪,张輗听了之后,不由皱起了眉头,不过,也只是片刻,他的眉头就舒展了开来,道。

    “这倒是,当今圣上,向来看重朝野声名,若是刻意偏袒内宦,自是有损声誉,若是事情没闹大也就罢了,但是,有于谦在,这事情不可能闹不大。”

    “到了最后,为了大局着想,宋文毅是肯定要受罚的,不过,就算是罚了,天子这心里,只怕也不会舒服。”

    “不错,正是如此!”

    徐有贞笑道。

    “朝局之争,攻心为上,于少保的地位稳如泰山,除了因他自身享誉士林,能力出众,更是因为有天子在他背后撑腰,否则的话,当初他揽权兵部那件事情,便不会如此轻易作罢。”

    “所以,想要扳倒于谦,做的局再精妙,给他按上再大的罪名,但只要天子宠信尚在,便是无用。”

    “相反的,天子只有对于谦心生不满,一切的手段,才能起到作用。”

    “不过,这么做,有一个缺点……”

    话到最后,徐有贞忽然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虽然明知道他是在等自己递话,但是,看在他对自己已经如此坦诚的份上,张輗也就顺着问道。

    “什么?”

    “二爷明鉴,这件事情,毕竟是徐某去求的陈尚书,所以……”

    徐有贞重重的叹了口气,望着张輗,话说了半截就停了下来。

    张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接着道。

    “所以,如果最后于少保出了什么事,陈尚书就会明白,这件事情是你在背后算计?”

    这话说完,还未等徐有贞点头,张輗便轻笑一声,道。

    “徐学士,你莫不是将老夫当傻子了吧?”

    说着话,张輗看着徐有贞,笑意渐浓,继续道。

    “这次宋文毅招惹的事,牵涉的就不是哪一个官员,朝中文臣,同乡故旧,同年同僚,个个关系多的很,所以,哪怕不是你,也会是别人,所以,总会有人求到陈尚书的头上,也总会传到于少保的耳中。”

    “你去陈府,必定是受了别人所托,从这一点上说,谁能想到,你是想算计于少保呢?”

    “退一步说,就算陈尚书因此而怀疑你,可以你的身份,和于少保素无恩怨,你一个小小的右春坊大学士,要扳倒一个堂堂的兵部尚书,陈尚书的学生们,难道个个都是这种雄心勃勃之辈吗?”

    呃……

    徐有贞罕见的脸色一滞,没有说话。

    见此状况,张輗自从徐有贞到来之后,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那种感觉总算是一扫而空,摇了摇头,道。

    “徐学士,你去找陈尚书,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这件事情到了最后,就算是牵连了于少保,也不会有人对你产生任何怀疑,不然的话,你怎么会在什么承诺都没有得到的时候,为我英国公府冒险呢?”

    说的这么直白,徐有贞不由有些尴尬,不过,他还是很快就调整了过来,脸上堆起笑意,道。

    “是顺水推舟,可也是真心为二爷谋划,二爷明鉴,徐某今日过来,真的是诚心诚意,想要助英国公府一臂之力。”

    这话说的十分诚恳,张輗听完之后,倒是收敛了神色,静静的望着徐有贞,片刻之后,他道。

    “这话我信,所以徐学士,你觉得,我应该在此事中做些什么呢?”

    张輗没有问徐有贞想要什么,因为根本就不必说。

    徐有贞此人,张輗此前多多少少有所耳闻,此人本就善于钻营,仕途之心极强,朝中很多大臣的大腿,他都试着抱过,只不过,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用罢了。

    后来,借着李贤的举荐,他成了太上皇一党的人,跟在朱鉴的身边,每每他们议事,这徐有贞都十分积极表现,所求者,无非是想要得到看重,然后借力在朝堂上升迁罢了。

    如今朱鉴式微,在朝中低调不已,而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联合,有复起之势,他着急忙慌的来烧‘冷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他为什么而来,张輗并不在意,虽然说刚刚徐有贞的刻意表现让他有些不舒服,但是他不得不说,自己身边,的确需要这么一个,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人脉,而且懂得文臣规则的人帮他出主意。

    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朱仪那个小子聪明是聪明,可真的碰到利益相争的时候,他可未必会全向着英国公府,而且人家现在正经了复了爵位,并不是以前朝不保夕的时候了,有资格这么做,哪怕张輗心有不满,表面上也还是要维持着和气。

    这徐有贞是文臣,不会像任礼一样侵占军府,又官小职低,正好拿捏,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輗倒不介意,在需要的时候,助他一番。

    至于徐有贞,见张輗终于松了口,顿时脸色大喜,道。

    “多谢二爷,徐某一定竭力相助二爷,重复英国公府之威。”

    张輗矜持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只等着徐有贞接下来的主意,而徐有贞也明白这一点,短暂的兴奋之后,便开口道。

    “徐某觉得,二爷不用做别的,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