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到底图啥(2/2)
作者:月麒麟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如今他们能用的手段,基本上都已经用尽了。

    上回就有不少大臣劝谏,抬出了于谦,总算是把天子拦了下来,但是,从这些日子,天子让兵部和户部准备军械粮草的举动来看,也仅仅只是表面上熄了心思而已。

    到了现在,于少保亲自出面上奏,反而被降旨警告,王文作为百官之首,试图劝谏,但是,也无功而返。

    再接下来,如果真的想要阻止天子,那么,就只能死谏或者扣阙了……

    可是,就算不提这么做的巨大风险,现如今,也没有合适的机会。

    看天子现在的意思,明显就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老人家虽然暗中做着诸多准备,但是明面上却并不表态。

    既然没有表态,那么,就算是他们想要进行大规模的进谏,也无从着力。

    如若放任局势发展,尤其是杨杰出面去了宣府,一旦导致双方有严重的摩擦,那不打也要打了……

    这中间的关节并不难想明白,当时,最重要的是,天子对于自己的心思,似乎并没有什么要掩饰的意思,只要稍稍对近些时间发生的各种事情有政治嗅觉的人,怎么也能察觉到一些,更不要提殿中这些在朝堂上沉浮多年的大臣了。

    但是,明白归明白,一时之间,他们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难不成,真的要冒这个险?

    一众大臣愁眉苦脸的站在原地,苦苦思索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却突然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说话之人,竟然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张輗!

    这位张同知的身份,大家都是清楚的,虽然说文不成武不就的,前半生就是个妥妥的纨绔子弟。

    如果单纯从官职的角度来说,张輗在一众武臣当中,只能算是中层。

    但是没奈何人家出身好,运气又好,随着张辅,张軏接连去世,新任的英国公张懋年纪又小,英国公府的大权,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手里。

    作为老牌公府,英国公府在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借着英国公府的势力,张輗在朝中,不能算是举足轻重,但是,至少也算是一号人物。

    甚至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点是,从当初太上皇南归,到后来的太子出阁备府,这背后,都有英国公府的影子,至于始作俑者,既然张輗是英国公府如今做主的人,自然也就归到了他的身上。

    所以说,张輗本身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影响力却不小,但是,也正因为他的官职不高,再加上为了不当出头鸟,张輗在朝堂上,一般情况下都很少自己出面。

    就算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和英国公府脱不了干系,但是,明面上,张輗却实实在在的,就是作壁上观,有限的几次发言,也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

    真正做主力在朝堂上出面的,要么是宁阳侯陈懋,要么是宁远侯任礼,当然,最近这段时间,成国公朱仪也出了不少风头。

    可是这一回,这位张二爷竟然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自出面了,他到底要做什么?

    难不成,是要鼓动天子出兵?

    一众大臣不由皱起了眉头,要知道,从勋贵的角度来说,只要打仗,那么,他们必然会受到重用。

    所以,打从张輗一站出来,不少大臣的目光当中,便带上了警惕和敌视。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张輗来到殿中之后,却并没有对边境之事提起只字片语,反倒是不紧不慢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本,递了上去。

    随着内侍将奏本递到御桉上,张輗亦随之开口道。

    “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为天下都司,卫所首领之衙门,亦为国之要害,然则,近年以来,军府之中弊病丛生,不少武臣贪渎庸弱,跋扈无状,欺压迫害官军,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实为国之大患。”

    “陛下自登基以来,英睿明鉴,先改京营,再固边军,以莫大之胆魄,清查天下军屯,实为武臣官军之幸也。”

    “然则,军府为首领衙门,若不能革除弊病,则终为治标不治本之策也,臣受陛下信重,转调军府以来,已察得数名军府官员不法之行径,今具本上奏,请陛下命有司详加察查,以正朝堂风纪。”

    这番话声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

    文臣这边,惊讶于这位张二爷,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整顿军府,而且,听这意思,好像是已经有目标了,这是个什么操作?

    至于武臣这边,同样是一阵骚动,甚至于,比文臣这边的动静还大。

    要知道,刚刚张輗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口气当中就可以听出,他上呈给天子的那份奏疏当中,一定有所谓的‘不法行径’。

    一时之间,不少平素作风不端的武臣,都不由有些心虚。

    当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同样在疑惑,这位张二爷,到底在发什么疯?

    】

    但是,紧接着下一刻,他们就明白了。

    因为,就在张輗话音落下之后不久,紧随其后,成国公朱仪便上前奏道。

    “陛下,军府积弊由来已久,如张同知所说,军府掌军旅之事,若不能运转得力,则无论京营,边军,乃至各地卫所官军,皆受其害,如今边境动荡不安,军府如此,何以应对边境风险?”

    “故此,臣以为,应当即刻命兵部协同五军都督府,共同对军府官员进行察查,若有渎职庸弱之辈,应当即刻转调降斥,如此,方可保各地官军协调得当,以应对边境诸事。”

    如今,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的关系,几乎是人尽皆知,先有张輗上奏,紧接着朱仪便出面附和,要说他们之前没有商量过,鬼都不信。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从刚刚的朱仪的话当中,不少心思灵敏的大臣,都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要知道,虽然朱仪刚刚说,整顿军府,是为了应对边境风险,但是,只要稍稍一想就可以明白,军府可能固然积弊丛生,但是,远远不到难以运转的程度。

    所以,如果真的是为了应对当下的边境局势,那么,最好的选择,是维持军府的现状。

    而一旦现在要整顿军府的话,那么就算速度再快,也势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这还不提新提拔上来的军府官员熟悉政务的时间。

    这么一折腾,就算天子再想开战,也必须要顾及到朝中的局面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一帮大臣也感到十分意外。

    照这么说,张輗和朱仪此举,竟然是在阻止天子动兵?

    可是,他们这么做,到底图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