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明朝的科学家(1/2)
作者:乾乾静听
    熊廷弼在辽东屠戮异族流民的消息传回京城后,引起了学子和各部大臣们的口诛笔伐。

    这些自诩为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们认为,既然敌人已经投降了,我大明天朝上国,就应该有天朝上国的风度。

    以德报怨才能展现我等的气量。

    这些‘道德君子们’以为,上嘴唇下嘴唇一碰所有事情就都搞定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看似还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文臣们,从来不会去考虑朝廷收留这些异族流民要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更为关键的是,即使你当孙子把他们当爷爷一样供起来,他们也始终不会和你一条心。

    哪怕让他们读书科举,最后出来的更可能是又一个新的党派。

    他们不会去为整个国家考虑那么多,更重视的是自己小集体的利益,从心底里就不认为和汉族是一伙的。

    他们对于汉人有的只是防备,只会担心自己这一个小集体会不会被欺负,被排挤。从根上就已经种下了这样的种子,想要对其有所改变,难上加难。

    又有大臣说了,三代之后,蛮夷和华夏又有何区别?

    朱由校表示,不好意思,自己能不能活够七年,大明朝廷能不能比历史上再多坚持几年还难说呢。让朕去用三代,百年的时间去感化他们?

    对不起做不到,没时间也没那空闲。不如一刀切了省事。

    所以,当满朝文臣一封封劝谏和弹劾熊廷弼的奏疏送到朱由校面前的时候,直接看都没有看,直接一把火烧了。

    熊廷弼在辽东闹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朱由校在宫里也没闲着。

    问了问旁边的王朝辅,说道。

    “徐光启,到了吗?”

    “回陛下,徐大人在通州呢,可能无法急时赶过来。”

    王朝辅仔细回想了一遍这个叫徐光启的,在脑海里并没有多少印象。只是不知道陛下为何会对此人如此器重。

    于是,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这个叫徐光启的得好好结交一番,说不定那天就飞黄腾达了。

    说起徐光启了,那可真是个牛人。

    政治家,科学家集于一身,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他还想当军事家。这不,现在还在通州练兵呢。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松江府华亭人,也就是后世的上海人。

    主张东学西渐,为了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还入了天主教。其在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上都有所成就。

    徐光启著书有《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等,被后世人评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关键的是他还懂得造枪造炮,这对于现在正处于战火中的辽东来说可谓极为有用。

    一说起造枪造炮,朱由校立马又想到了另一位大牛,毕懋康。

    可以称之为武器专家。虽然中了进士,踏入士途,但是其最大的兴趣爱好却是研究火枪,火炮。

    比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燧发枪,在原历史中便被毕懋康在1635年发明了出来。

    只可惜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燧发枪最先是被一个法国的钟表匠在十六世纪发明出来的,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在西方并没有被大规模装备军队。

    燧发枪的射击原理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然后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最后使子弹击发出去。

    想到燧发枪,朱由校的眼睛亮了,问王朝辅道。

    “你知道毕懋康吗?”

    王朝辅想了一下,说道。

    “奴婢听说过,南直隶歙县人,现任顺天府丞。”

    顺天府丞?这么一个大才给安排到那地方了?屈才了啊。

    朱由校赶忙说道:“宣他来见朕。”

第二十四章明朝的科学家(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