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大汉纸业商社(1/2)
作者:东仙轩辕
    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将一卷批阅完的竹简放到旁边,此时一旁已经堆积了高高一摞竹简,几乎将天子刘洵整个人给挡住。

    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两名小黄门走进大殿,只见那两名小黄门各自抱着一摞竹简,跟着中常侍耿国走到近前。

    “天家!”

    中常侍耿国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而后便将天子刘洵批阅完的奏章整理好搬走,而后两名小黄门将刚刚从中书省搬来的奏章放到桌案上。

    天子刘洵不由微微皱眉,微微叹了一口气。

    天子刘洵倒不是倦怠,其实这些竹简上记载的信息并不是很多,看似厚厚一摞竹简好像很多,但是上面记载的信息还比不上后世的一本册子书。

    “这些奏章太占地方了!”

    天子刘洵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而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说道:“呵呵,天家说笑了,朝廷公文向来都是使用竹简,如果全部使用圣旨专用的绢帛,那耗费就太大了!”

    猛然间,天子刘洵直接站了起来,脸色也是急剧变幻了起来。

    “朕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中常侍耿国也是吓了一跳,看着天子刘洵严峻的脸色,急忙低下头不敢言语。

    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找来,马上!”

    中常侍耿国不敢耽搁,拱手应诺,急忙转身去宣人。

    而后,天子刘洵便缓缓坐了下来,沉吟道:“我忘记了一点重要情况:眼下大汉民间并没有纸张,全都是使用竹简来记录文字和知识,民间百姓想要传抄书籍、记录消息成本非常高,这也就导致了在民间传播学问非常困难,一般的百姓根本拿不出求学所需的钱财!”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有些恼怒的一拍桌子,暗道:“也就是说,即便我推行了会试制,但是民间百姓能够读书学习之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参加乡试和会试的人才依然全都是门阀士族的子弟,民间的百姓依然无法参与其中!”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很是烦闷,自己应该早些想到这一点,应该先一步研发纸张,在民间推广纸张以及纸质书籍,大力提升大汉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毕竟想要彻底将人才控制权从门阀手中夺走,光靠会试制度还不行,要让民间普通百姓也能够读书、成才才行,否则将来会试制度下的考生也都会是门阀士族的子弟,到时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如此一来,天子刘洵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想到此处,天子刘洵便展开了一卷空白的竹简,开始将记忆中的造纸术知识写下来,准备整理一番。

    其实此时大汉宫中也是有纸张使用的,不过都是用于皇室祭祀时使用,这种纸张称之为楮纸。

    这种楮纸制得十分考究,天子刘洵还依稀记得在后世的一本地方志中看到过具体的情况,光是其所经历的工艺流程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要制造这种楮纸,需要先将楮料水浸数日,而后用脚踏之,成型之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内骨。

    此时楮料便已经非常柔软,便可以将楮皮扯成丝,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打成小捆,再以石灰浆浸之,存放月余。

    待到石灰浆浸透之后,将浸有石灰浆的楮皮放锅内蒸煮,将料从锅内取出,放布袋内以河水自然漂洗数日,以脚踏去石灰水。而后将所有的楮皮摊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晒雨淋,直到颜色变为白色为止。

    到了这个时候,工匠便会用踏碓或杵臼捣细,在楮料上加滚开的草木灰水沭泡,并且需要阴干半月。半月之后,再用河水洗料,完毕之后需要再次放入锅内蒸煮、水漂、以日光暴晒,这一系列的工序走完之后,工匠们会用手将次料及杂质剔去,再用刀细砍,直到楮料揉碎成末。

    这个时候,楮料才算是初步成型,工匠们将成型的楮料放内袋内洗之,而后入槽加水搅拌,同时还需要向槽中加纸药水,记下来便是打槽捞纸、压去水份、火墙干燥、从墙上揭下纸张、整理切边、打包。

    至此,楮纸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完毕!

    这个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碱性溶液蒸煮,经这样处理后得到的纸,洁白如玉,纤维匀细,表面光滑,但费去许多时间和劳力,其纸张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甚至要远超竹简的制造成本,不但寻常百姓使用不起,就连大汉皇室都无法恣意使用,只能在祭祀之时用于书写表文而已。

    此时,天子刘洵便直接否决了改良楮纸的打算,因为再怎么改良,也不可能将楮纸的制造工本降低到可以推广全国的程度。
第三百零四章 大汉纸业商社(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