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花陛下的钱(2/2)
作者:景以

    而杨霜也看到了这些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怪不得隋皇谈到内帑,会笑得这么开心。金额涨幅显著,而且还陆续往上递增,每天醒来,都有银子进账,是谁都会满脸笑容。

    但是杨霜觉得不能让陛下太开心,有钱的皇帝就喜欢作,在这里搞个酒池肉林,在那里搞个瑶池仙境,不仅浪费银子,而且还会腐蚀他的心灵。

    所以杨霜决定搞点事情,替陛下花钱。

    接下来几天,杨霜开始闭关。

    三天后,一个晴朗的天气,杨霜入宫。

    隋皇看着意气风发的杨霜,好奇问道:“何事这么高兴?”

    杨霜将整理的设计图纸献上,并道:“请父皇过目!”

    隋皇不解杨霜的用意,便让杜安康将图纸拿过来。谁知这一看,就移不开目光了,而后震惊道:“这是你设计的?”

    杨霜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已经很发达了,最大的船长达二十丈,可载数百人。比如魏国的飞云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称为楼船,最多时可承载一两千人。

    所以造大船并不算多难,隋朝也能造出来。

    但是并不代表船越大,威力越猛。船造大了开不动,造小了不经刮,开慢了耽误事,开快了容易翻。

    很多战船碰撞时,都会出现翻船的现象,所以必须提高船的稳定性,让船行得稳。

    而解决这个问题对杨霜而言并不难,就如同人靠脊椎骨支撑腰背,船也需要。杨霜设计的船只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加了骨架,也就是定龙骨。以贯通首尾的龙骨支撑船体,就像人有了骨头能站得牢,船有了骨头,自然行得稳。

    再加上其他的改良,比如采用四桅帆,可以让战船行驶的更快,甚至是增加装甲,设计成铁甲船等等。

    只见按照杨霜的思路来做,大隋的战船绝对能优于魏国。

    隋皇拿着图纸,视若珍宝,越看越激动,连忙问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这船造出来,真有你写的这么强悍?”

    杨霜坚定道:“父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图纸上的战船好不好,只有造出来才知道。”

    “是啊,只有造出来,才能知道效果。”隋皇赞同道。

    杨霜当即拱手恳请:“请父皇恩准,让儿臣负责此事。图纸是儿臣发明的,儿臣自责资格参与这件事。而且这样的战船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万不可让魏国探子发现,所以交给其他人,父皇会放心吗?”

    “你小子,又想跑出去啊?”隋皇打趣道。

    杨霜义正言辞说道:“非也,儿臣是为了大隋未来。在说了,这次并非出国,而是去南方造船工坊,没有危险。请父皇明鉴!”

    隋皇看着设计图,并没有回答杨霜的恳请,而是好奇问道:“皇儿,你是怎么了?造纸术、印刷术、白酒、香皂、报纸,再加上现在的战船,你的变化太大,以至于朕都在怀疑,你还是朕的皇儿吗?”

    哎呦,你好强的第六感,这都被你察觉了。

    不过杨霜可不敢说实话,而是反问道:“父皇,儿臣若不是父皇的儿子,又是谁啊!儿臣以前愚昧,自从经历变故开了窍,自然就能发明这些东西了。也许这是老天借儿臣的手,将这些宝贝交给大隋。这说明大隋是天命所归,父皇是天命所归!”

    事实证明,拍马屁的从来不过时。

    隋皇听完杨霜的话,赞同的点了点头,是啊,这不是自己的儿子,难道是其他人的?至于那些发明,的确是天命所归,老天都让大隋崛起,势不可挡啊。

    隋皇做皇帝这么久,明白犹豫才是大忌讳,他立即下定了决心,说道:“你还年轻,而且还是皇子,给你安排重任锻炼也是应该的,既然你有信心,那朕自然支持你。朕答应你,由你负责战船的督造,所用钱财从内帑支取。”

    “儿臣领旨,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造出强大的战船,完成父皇交代的任务!”杨霜连忙领旨。

    隋皇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除了战船,还有没有其他好发明?”

    还真是惯着了,拿出这么多发明还不满意?要什么自行车!

    杨霜在心中鄙视了陛下,脸上平静回道:“没了,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日后如果有想法,儿臣第一时间献给父皇。”

    隋皇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便道:“好!那朕等着以后的惊喜。”

    说完,隋皇从腰间取出一块金牌,扔给了杨霜,并道:“这块令牌你拿着,便于督造战船!”

    杨霜接过令牌,发现其中一面雕刻着四个字:“如朕亲临!”

    这让杨霜心中一惊,竟然还真有这样的令牌了,有了这块令牌,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儿臣叩谢父皇!”杨霜连忙谢恩。

    隋皇点了点头,问道:“你准备何时出发?选择哪里造船?”

    “十天后吧,儿臣想尽快造出第一艘改良的战船!至于选择哪里造船,儿臣还没有想好!”杨霜回道。

    隋皇便道:“行,想好了再来告诉朕。”

    说完这番话,隋皇颇有感叹。

    自家儿子真是长大了,之前的他一副倔脾气,只会惹自己生气,现在已经为了大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进步变化可谓是天壤之别。

    相比较他的进步,其他几个儿子就没有明显的进步。

    他作为大隋的皇帝,把这些都看在眼中,而这些努力都是选立太子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