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冒险精神(2/2)
作者:林胖无所谓

    “少康银投这边前年投的康南贷,你应该听说过吧,今年在花旗国纳达克斯上市,半年市值超一千亿,老蒋,你当时投多少来着,两轮投资总共不超过两亿吧?两年不到时间,赚两百多倍。”马心宇在旁边笑着说。

    张伟听过康南贷,如雷贯耳,国内小贷平台的始祖和标杆,人人都羡慕,模仿,力争青出于蓝,“蒋总,康南贷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意,为什么在花旗国上市,而不在国内上市。”

    “你问到重点了,我可以讲一下。”蒋文宇换了个坐姿,面朝着李晓强。“首先,康南贷是小贷,你知道吧,小贷是什么?小贷就是把钱贷给大概率还不起钱的人,这就叫小贷,因为那些人还不起钱,所以正规的银行机构,对他们的信用评级是不够的,他们从银行那儿借不到钱,但又想花钱,买包包,买苹果,买口红,买游戏机,给女朋友买花,林林总总,简而言之,超前消费。”

    张伟觉得这差不多像活见了鬼,上午他才开会要项目组成员汇报欠了哪些小贷,更别说昨晚上见识了两桩因小贷而无力自拔的人;此时自己坐在做小贷一年赚两百倍的人面前,听他布道。

    “简单地说,银行借钱给你年息5%-10%,最多12%,但小贷利息年化24%起,在实际操作上,没有上限,这是违反人性的。银行利息低,但是不借给你,小贷愿意借给你,对不起,它当然要赚取超额的利息,高得但凡有理智的人绝不会去借,就是饮鸩止渴。”

    张伟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心中既反感,又难过,嘴唇紧闭。

    “这些人有一部分最终能还上钱,从他们身上稳赚一大笔,据康南贷的数据看,大约20%到25%,这部分人是我们的安全岛,大约能从这部分人的收益收回大约60%成本,另外40%的借款成本是有风险的,但所谓风险只是静态模型,从动态来看,50%-70%的人最后还不上钱之前,其实已经让我们回收了所有成本,并产生20%以上的利润,大约只有5%到10%的人,我们会收不回借给他们的钱,但其实他们的贷款额非常小,甚至不如拉新客户营销成本。”

    蒋文宇继续侃侃而谈,就算这事和利达传媒的投资关系不大,他也乐于分享,用来说明他们对风险控制是多么精准。

    “那些坏账怎么办?”李晓强接着问,动作自然得多了,口齿也流利起来,“既然在模型上确保盈利的几率很高,并且也实际盈利了,那些坏账怎么处理?”

    “康南贷是合法经营的公司,”蒋文宇说,看着李晓强,有点儿拿不准该怎么说,“那些坏账,最常见的方式是打包处理给外部平台,收回一部分资金。”

    “既然整个业务已经赚钱,为什么坏账不核销,还打包给别人,再收回一笔钱?”李晓强像傻瓜一样问,他懂得再收回一笔钱的意义是什么。

    “真正的坏账当然要核销,但多数坏账可以再挖掘出价值,我们只不过把一块钱卖成了两块钱,并没有拿大头。老实说,这个部分是我给他们设计的,他们本来不懂这个,曾经当坏账处理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年损失好几千万。”蒋文宇诡笑着说。

    “这个模式,我知道,曾经逼死了不少人,逼良为娼,就为了一年几千万。”李晓强恨恨地说,心里已经把这家公司给否了,还是晨星好得多,虽然他们坚持要控股。

    蒋文宇摇头,脸上永远是笑眯眯的,“是有一些问题,但不是我们的,是这些人自己身上的,他们完全可以不碰我们的业务,也能活下去,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案例是因为吃不起饭,来借贷还不起而跳楼自杀的,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有冒险精神,包括我知道,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导演,现在是蛮有名了,也曾经是康南贷的客户。”

    马心宇早就看出不对劲,他还沉浸在另一桩不对劲上,这时总算想起来干预,“咳,老蒋,晓强,你们完全走题了,我们今天见面,是来讨论这个的吗?”

    “没事没事,大家就是认识一下,交流一下对投资的理解,合得来一定可以合作,合不来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经验上的提高嘛!”蒋文宇笑着说。

    话不投机半句多,何况已经说了好一会儿,张伟觉得再说下去也是多余,自己是不会和这样的投资伙伴合作的,就算他们不寻求控股,也是不可接受的。

    他如坐针毡地继续坐了二十分钟,不再开口,听马心宇跟蒋文宇继续说下去,只算是充耳不闻,到蒋文宇起身告辞,他也站起来和对方再次握手,才想到,刚刚那些大概开罪对方的话,是李晓强说的,李晓强在这件事上,也根本不重要。

    这好像预示着什么,张伟不知道,只是含含糊糊地这么觉得。

    他跟着马心宇一起送蒋文宇出门去,一起回到办公室又坐下。

    “晓强,你这是怎么回事?”马心宇沉着脸,疑惑地望着李晓强,语气复杂地问。

    李晓强既突然出现,又说的事完全不符合他身份的话,当然要问个清楚,还有,张伟呢,他哪儿去了?

    “还有多久?我们见下一位。”李晓强不理他,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