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追赠双冠军(2/2)
作者:风在流浪
    魏征刚一迈入甘露殿,便如竹筒倒豆子,一个劲的说了出来。

    李世民的脸色红一块青一块,这也表示他更愤怒。其他的人察言观色之下,知道这次他们的事情可能要遭了。

    虽然知道后果,但他们也不会退缩半步的。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满身傲骨的言官,别说皇帝震怒,就是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都不会求饶一声。

    魏征话音刚落,又有一个言官娓娓道来:“甭管赵校尉是何原因,但他怂恿部下打人终究不对。臣请陛下对主犯进行处罚,让受害者得以昭雪,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不错,凶手不惩罚,却惩罚那些受害者。朝廷的法律何在?法律的公正又何在?”

    “请陛下三思!陛下收回成命……”

    ……

    十几个言官在甘露殿里闹哄哄的,李世民始终没有出声,就这样冷眼看着他们的表演。良久之后,众人终于安静了,没有再出声的。

    这时候李世民才缓缓开口:“朕想问各位爱卿,你们对此次事件有多少了解?”

    “臣亲眼所见,但这不是他知法犯法的理由。天下之所以太平,遇事有法可依,用法律己,使法束人,违法必究,犯法必罚。如若立法不用,那要法律为何?不如全凭官员一张嘴而决。”

    “魏爱卿所言极是,朕受教了。”李世民认怂了?他站了起来,对魏征神采奕奕的躬身一礼。然后向门口大喝:“来人!”

    “臣在!”

    “传令刑部,速速将赵刚抓拿归案。将万年县衙门外的受伤者送去医馆医治,再押回刑部大牢收监!”

    “臣遵旨!”

    魏征等一众言官睁大眼睛,愣愣的看着李世民。他们知道,虽然李世民就坡下驴,给足了魏征面子,但不代表李世民全盘妥协他的建议。

    随后,李世民抽出一张圣旨,在上面写写停停,思考半天,才将一张圣旨写好。然后交给了中书舍人杨景猷,让他去金沟村传旨。

    当杨景猷拿到圣旨,就要转身出门时,李世民叫住了他:“你去金沟村宣完旨,将杨义的遗孀接到县伯府。劝她别住在那里了,还是住在京城为好。”

    “臣遵旨!”

    甘露殿内还未走的众人,都愣愣的看着李世民,虽然李世民不说,但他们都清楚,这肯定是给杨义的追封诏书。之所以拖了那么久,他就是在等这个契机,这个闹得满城风雨,一发不可收拾的契机。

    而此时不只是言官对他发难,连杨家人都对李世民不满了。自从流言出来的那一天起,杨妃和杨婕妤便时不时的责问李世民,外面的流言到底是真是假,为何会无端有这样的流言……

    当李道宗回朝后,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这就更令杨家不爽了。李世民迫不得已,才告诉了杨妃和杨婕妤实情,可杨家却安静下来了,就这样等李世民处理,没有人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反倒是外界的流言愈演愈烈,像是不将杨义的老底儿揭个底儿朝天,不将杨义的家人、仆人弄死不罢休似的。连杨家想去制止,都被某门阀发出警告。

    经杨家暗中调查才发现,原来杨义这小子得罪的人还真不少。不是他的行为嚣张,而是他所做的生意,有意无意的触碰到了门阀世家的利益。

    比如说养蜜蜂,每年夏季,各门阀都会雇佣专业的采蜜人,到终南山采挖野蜂蜜。一个季度内都能收获几千斤,在长安城市场上牟取暴利。

    可杨义这家伙,不知道用啥方法,蜂蜜是常年供应的,而且价格比别人还低。这就造成了那些专业采蜜人,宁愿在家里种庄稼,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蜜了。

    他还开粮店、开粪场、做成衣等,最要命的是,他还开了个学堂,收了几千人进去读书。而且还不分男女、贫富、贵贱,这不仅仅是在打击门阀世家的声望,已经在动摇他们的根基了。

    各家学说都掌握在门阀世家手里,杨义这样乱搞一通,又怎能不让他们不害怕?

    而李世民、王四郎也相继查到了这里。他们才明白,杨义这混小子搞出来的事情,还真不是一般的棘手。

    杨景猷带着诏书从太极宫出来时,有点地位的官都知道,他要去干什么?这是迟到的籍慰!

    就连那些被杨义训练过的千牛卫,也有部分人跟了过去。

    杨景猷来到金沟村的大广场,这里已经有上万人等着了。等到杨云摆好香案后,杨景猷便打开圣旨宣读起来,洋洋洒洒数十语,将杨义夸得天上少有,地上唯一,说得众人昏昏欲睡。

    “追授杨义为冠军侯,食邑一千户,追封冠军大将军,封护军,立衣冠冢,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