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这不巧了吗?(2/2)
作者:葡萄无牙

    谷钭</span>  “回禀大帅,莱曼要塞和埃文斯顿的防御,隶属于青岛师,于今年6月换防,守备期半年,如今已经过去了5个月零1周。

    下一个接防的是香格里拉2师,计划于三周后进入。

    目前莱曼要塞共拥有6个炮兵营,4个步兵营,一个勤务连的兵力,兵力总员额共计5882人,因病休假17人,实到5865人。

    要塞指挥官……青岛师副师长刘东强准将向您禀报。”

    “嗯,换防事宜暂且压后,等待总司令部新的命令。”

    “遵命。”刘东强准将一个标准的立正敬礼,干脆的回答。

    李拴柱元帅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些防御上的安排和官兵琐碎事务,检查了装备保养情况,对看到的情况较为满意。

    莱曼前线要塞之所以没有采取固定守备师的编制,而是部队轮换值勤,就是为了让野战师不要懈怠,时时刻刻警醒起来准备战斗,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在北方联邦有十几个师,平日里最少有一半的师保持三级战备,像现在的情况属于一级战备,所有的军队全部取消休假,官兵齐装满员,步枪和装备分发到连队,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有些人不懂,认为凭借着坚固的洛基山防线,难道米国人还能杀进来?

    这种可能性恐怕1/10000都没有。

    问题就在于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军队保持一级战备就是为了防范这1/10000的可能性,彻底杜绝任何侥幸心里,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扎紧篱笆,防狼惦记。

    在如今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元帅大人亲赴一线阵地视察,情况显得有些不同凡响,让随行众将领嗅到了一丝异样之处。

    “呜……”的一声长长的火车汽笛声传来

    李栓柱元帅和一众将官回头望去,只见一列火车正从山区中蜿蜒的铁道线上驶过来,在临近莱曼要塞的时候缓缓减速。

    蒸汽火车头牵引的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辆猎豹中式坦克,钢铁躯体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光泽,高高扬起的炮口一眼望不到边,这赫然是悉数装运坦克装备的军列。

    看到这一幕

    李拴柱元帅嘴角噙起一丝微笑,这就是他打算给米国佬打招呼的方式,而随行的一众将领也恍然大悟;

    上峰要有新的军事行动了……

    据最新军报;

    美日两国围绕着阿布奎基正在展开激战,美军重兵围困该城市日以继夜的狂攻,炮火已经将整个城市夷为一片废墟,而日军在废墟上顽强作战,誓死坚守阵地,给予进攻的美军以沉重打击。

    双方就像无法后退的巨人,在进行拳拳到肉的惨烈肉搏战。

    日军在阿布奎基的实力就是那么多,消灭了一分就少一分,而美军持续不断的施以压力,日军迟早会面临崩溃的边缘线,然后不出所料的大败亏输,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战争将整个城市已经摧毁了。

    从阿布奎基到洛杉矶560公里长的漫长戈壁沙漠公路,没有汽车或者马车,若日军撤退的话,单凭双脚要走到哪一天?

    日军实际上已无退路,双脚站在悬崖的边缘。

    而这,就是李栓柱元帅等待的机会……

    美军从科罗拉多市越过边境线一路攻击前进,在相继占领由北到南的城市瓦根芒德和拉斯维加斯后,继续向南方深入,占领圣达菲之后,兵峰向南一直抵达阿布奎基,几乎刺穿了大半个新墨西哥地区,深入达千余公里。

    前方陆续汇聚27.5万人大军,每天作战需要海量的弹药、食物补给和各种医药装备,全依靠后方一条沙漠戈壁公路支持。

    可以说,这是一条无法或缺的生命线。

    沿途可以看见牛仔们驱赶着大量牛群,沿着公路一侧的荒野向前赶路,这都是送往前方战场的食物,而公路上则是难以计数的重载四轮马车和上千辆载重卡车日夜不停的运转,运输弹药和大量的医疗用品送往南方。

    前方27.5万人作战,后方数十万人保证后勤,米国佬为这次战争投入了血本,可谓势在必得。

    今天是1912年11月4号,米国大选各州的投票日是12月的第2个星期三开始,持续5天,而早期的邮寄选票从11月中旬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在10多天后,米国民众就开始要投下选举总统神圣的一票。

    这个时候提个条件,时机恰恰好啊!

    李栓柱元帅准备在提条件之前先小小的亮个相,秀一下肌肉,危胁下米国军队视若生命线的后方沙漠公路,让米国佬好好说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时候一名机要军官气喘吁吁的从楼下爬上来,左右看了看,快步的走到李栓柱元帅面前,“叭唧”一个标准的立正,敬礼,然后双手呈递出一份密电;

    “报告大帅,这是日军北美总司令部儿玉源太郎大将呈送的紧急密电,指定面呈大帅,十万火急。”

    “哦,十万火急?”

    李栓柱元帅神色淡定的接过电报,心中猜想东风来了,看了看电报的内容果不其然,这不是巧了吗?

    原以为扶桑人骨头能有多硬,现在看来还是得摇尾乞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