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肖先生(1/2)
作者:江南蛰雷
    虽然王力对被救的这一行人车上带的金银细软馋涎欲滴,但是让他郁闷的是:于旺和李舒执意分文不取,并且好心指点了去县城的路,在他们千恩万谢中,放他们归去。

    对此,王力黑着一张脸,不甘心的偷眼看着这两人的脸色,不时小声嘀咕:“你娘嘞!两个痴人,一个大傻,一个小傻!就算不全取了金银,拿个十俩,不,哪怕拿个二两,三两银子犒劳自己,也不为过罢?到嘴边的肉不吃,真真是······,哎,真真是······.”

    于旺耳尖,听到后微笑道:“王哥!什么到嘴边的肉不吃?这次前后咱们打死了四头狼,都扛回去,不就有肉吃了吗?吃不了,还可以卖点银子哦!”

    “此肉非彼‘肉’也!”王力一脸肉痛和不舍:“卖肉?亏你说得出,自己都还不够吃,凭啥卖?这天寒地冻的,这肉一时半会也坏不了,我就留着慢慢吃,眼看这年关将近,正好留着过年!”

    “少废话!”李舒斜睨了王力一眼,简短的道:“扛狼,回庄!”

    ······

    下码头庄里此刻热闹非凡,庄内街巷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垃圾泥土,还不时能看到鸡鸭牛粪,不过此时这些街道满是围观于旺一行的百姓孩童,到处是一片喧腾。

    国人天性就是爱看热闹,再说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大家整天都龟缩在家里,无所事事,听闻于旺三人打狼回来,就都跑了出来。

    庄里的居民都很穷,不论是军户还是民户,大伙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加破洞,满脸都是营养不良的菜色,很多穿着单薄衣服的孩子在瑟瑟发抖中,围着于旺三人跑前跑后,有几个胆子大的儿童伸手摸了摸狰狞的狼头,转而又惊叫的跑开,惹起旁边众人的哄笑。

    在庄里百姓的羡慕眼光中,王力前面那点郁闷不翼而飞,那满是横肉的脸更是笑得如一朵花一样。是的,在大伙儿都是吃糠咽菜,艰难度日的光景,自己打到了狼,不用说接下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小日子有一段时间好过了,相比其他人,能不得意洋洋?

    忽然,于旺注意到站在人群远处,有一人峨冠高帽,宽袍大袖,那瘦骨嶙峋的手正抚着希拉的胡须微笑。于旺认得,这正是庄里的私塾先生肖木青,肖先生。

    说来这肖先生正是于旺小时候的私塾蒙师。由于小时候于旺顽劣,屡次故意作弄先生,又不思学业,肖先生在哀叹:“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也!”后,断然把于旺赶出了学堂,那时候本就不喜读书,而喜欢舞刀弄枪的于旺反而得意洋洋。为此,他回家后,于老爹家法重重伺候,屁股遭殃。在家一直没有吃过苦头的于旺记忆犹新。

    这下码头庄里也就出了两个秀才,一个是大地主周秀才,另一个就是肖先生了。对于周秀才屡次不举,却屡次赶考不同。肖先生唯一的一次赶考,正赶上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的时候,那时候大明上下官场腐败,这科举考场更是阴暗污秽,潜规则横行,连颇有家底,颇有关系的周秀才都弄不到名额,这两袖清风,无钱无势的肖秀才想中举?做你的清秋大梦去吧!

    肖先生在唯一的一次赶考回来后,所见所闻,满怀愤郁,就把自己以前写的所有文章都烧毁掉,表示永绝仕途的决心。这当时在庄里引起了轰动。

    这大明是谁的天下?乡绅士大夫的天下!而秀才,就是大明庞大文官集团的基石。秀才还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大明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拥有老百姓所没有的的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

    故此秀才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

    这样一来,秀才就好比后世的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地位,在乡里地位超然。而秀才的身份也足以碾压普通平民。

    在后世民国的时候,国人的文盲率都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这个时代更不用说了,就是连一张写了字的纸,平民百姓都敬着,不敢轻易损坏。所以,当时肖秀才烧了自己写的文章以明志,引起庄里的轰动是可以理解的。

    朴实的庄民当时只是一个说法:“这肖先生自己以后不想当官也就算了,还烧了自己的文章,真是脑壳坏掉了!这天上的文曲星宿要是怪罪下来,真真是不得了!”

    而肖先生和横征暴敛,上下勾结,包揽词讼,欺压乡里的周秀才不同,他平时除了领点县里“时有时无”的廪生微薄口粮,就是开了私塾,以教学孩童启蒙读书,收点庄民那可怜的一点束脩为生,日子过的很是清贫,但也很受庄里人们的尊敬。

    而且,肖秀才颇好古风,平时总是峨冠高帽,宽袍大袖,在庄里出行,有时候慷慨高歌,旁若无人,很是引人侧目。

    于旺这个时候还记得挂在肖先生私塾里,他自己亲手写的一首咏梅诗:

    冰雪塞边著此身,不同夏花争红尘。

第十一章 肖先生(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