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寒气逼人(2/2)
作者:卫国公
    “他为何受宠,实话讲,某也不知。但是王兄先别急,你再仔细想想,圣人口谕说了什么?”

    李瀍将记忆仔细地往回翻,不知是不是酒精的作用,却完全没有找出来这份简简单单的口谕中的玄机。

    “旬休吉日,朕本应幸十六宅,共叙在藩叔侄手足旧情。然则因事,恐难赴宴。可准此开席,特赐御酒,务必尽兴!”

    对了,因事难以赴宴,是因何事?李瀍暗自思忖,如果真有急事秘事,天子绝不会在口谕中提及,只说不能赴宴便是了,不会多此一举,徒增疑窦。那么既然不是秘事,又为何要特意在口谕中传达,却又不详说其内容呢?

    难道说……

    安王李溶容色醉人,悠悠笑道:“‘大王’再想想,是谁传的圣人口谕?”

    李瀍一怔,“你是说……”

    安王点点头。

    李瀍恍然大悟,原来这份口谕里面,“因事”二字并非说给在宴席上等候的叔侄手足诸王们的,而是说给王守澄的!由于王守澄常伴天子身旁,让王守澄来传口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王守澄支走,因此口谕当中才有了这个颇显别扭的“因事”不能赴宴的字眼,这也能完美地解释,为何王守澄会在传完口谕后,急匆匆地离宅而去。

    宴席火烛通明,李瀍此时只觉寒气逼人。

    安王把颍王的神色反应看在眼里,须臾又好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瀍弟再想想,今日旬休,素爱文学的圣人又会在何处?”

    李瀍已经明白安王为何会说这个既无党,又非宰相的普普通通的尚书左丞、翰林学士穆庆臣,极有可能是如今天子在南衙最宠信之人了,毕竟旬休吉日,自然没有朝参,又不曾听说宫中有召集宰执开延英殿论对的消息,那天子去的地方往往只会有一处。

    “……翰林学士院?”

    子初时分,宴席在哄闹中迎来了尾声。时辰已晚,互相寒暄过后,宗室诸王纷纷在他们宅子里的宦官女婢们的簇拥下,各自回府歇息。这场天子借故不来的席宴,有人尽兴欢愉,有人临场做戏,有人心事重重。

    而颍王李瀍,恰巧便是心事重重的那个。

    若要说在这场宴席上,真正让李瀍意料之外的,反倒是在许久不见的六兄和八兄身上,有些许瞬间,仿佛感到在往昔亲密无间的兄弟三人之间,有了一层若即若离的轻纱将他们隔开,虽然这感觉加起来可能也只有一息的功夫,是错觉吗?

    罢了罢了,李瀍心中暗叹道,比起这些,朝中的那个穆庆臣,倒让李瀍心中久难平静。想到此,李瀍便抬头望月,竟不由得想起一故人,而那人,恐怕还远在西川吧。

    “九弟,看你整场宴席都似有心事,闷闷不乐,后来写制诗的时候,你也心不在焉,”漳王在回府路上笑着与李瀍并肩而行,“怎么,莫不是想念圣人了?”

    “何至于……”李瀍颔首笑笑。

    “欸,”漳王将跟在身后的安王李溶一把揪过来,“你老实交代,是不是跟九弟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害咱们‘大王’不开心?某看他开席的时候还不是这样呢?”

    李溶把漳王的手一把撇开,一脸不满,嘴里哼道:“你别信口胡说。”

    “那为什么某之前跟九弟一起聊天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某去跳舞了,一直见你缠着他,后来九弟就心不在焉了?”

    李瀍连忙解释,为免漳王担心,便撒了个小谎:“不过是……月前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精神惆怅,喝了些酒,便更甚了,并无大碍。”

    然而颍王扯谎能力并不优秀,这番托词自然骗不了自己两位兄长,反倒让三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王兄的性格,某最了解了,”一向好察言观色的安王见状,便尝试着打破这微妙的尴尬,开玩笑道:“想必是刚刚结束修道辟谷,这一有饮宴,蓦地多了这许多吃食,怕是适应不了吧。”

    “安王兄懂我。”李瀍摆出笑容,他如何不知这是台阶,便就着下去。

    而漳王李凑虽有些将信将疑,却也一笑了之。

    不知不觉,他们兄弟三人和跟在身后的婢女们已经走到了颍王宅前,李瀍便扭身向漳王和安王叉手道别,而后目送着自己两位兄长吵吵闹闹地朝着各自的宅院方向走去,这才长舒一口气,挪动步子,在自己府上的两名婢女的陪同下,迈入府门。

    李瀍刚迈进王府院宅不多时,便闻得纤细的女声道:“大王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