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2/2)
作者:幸福来敲门
    【伐夏】与【利民】就是两用,能够【用中】或【中之用】,办到这件事的人就是圣贤了。

    其实作为官家,最大的难处就是方向上的选择,而不是那些细务。因为细务上的事,有大把能臣替他为之。

    方向上的选择,往往导致路线上的不同,而路线的不同,又成为党争的发端,权力的升降。

    而如何能做到【中用】?

    【中庸】也早就给出了答案,那便是【诚】。

    能做到至诚的人便如同神明一般。

    “如何诚也?”官家默然半响飘出了这一句,元绛看这一幕知道章越有几分劝动官家了。

    章越道:“此为圣贤之道,臣不知也!”

    官家被以为章越会说道理在他一边,哪知他说不知。

    官家笑道:“章卿也不知到底是【伐夏】好,还是【利民】好啊?”

    随着官家一笑,当即二人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了。因为人被与和自己观念相左的人批评时,都会产生出一个念头,凭什么你说得是对的,我说得就是错的。

    渐渐的殿内,君臣聊天的氛围便好了起来。

    章越道:“启禀陛下,诚有两等,生而知之者为圣人,学而知之者为贤人。”

    “臣连学而知之都未必通,何谈圣人呢?所以【中庸】才说至诚如神!”

    “那卿便与朕讲讲【学而知之】之道?”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还是要听言,可以偏信但不可以偏听,听言当正反相攻!”

    人都是有立场的。

    官家有官场的立场,中书有中书的立场。

    如今官家的立场就是主观,是决策层面,而如今中书的立场则是客观,是执行层面。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来自主观与客观不匹配,简单说来是想要的得不到。

    脑子告诉身体去干活赚钱养我。

    身体对脑子说,不,你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饿不死就行)或感觉今天好累(我想躺平)。

    所以执行层面总是倾向于保守,官僚集团口口声声打着儒家口号,让皇帝【节制欲望】,其实是变相的保护自己。

    章越进入中书后,他自然而然从【伐夏】转为【利民】,这是由立场决定。他不是诸葛武侯,人家后面有肯放权的皇帝,所以才有宫中府中为一体。王安石当年与官家也是如同一人。

    但现在你作为宰相,不仅要对皇帝负责,更要对整个官僚集团和百姓负责。

    灭夏战争,不是由官家和章越打的,落实到执行层面的是数百万百姓和几十万兵将和官员。

    你可以用各种手段逼着这些人上战场,可无论胜败,后果你都要担着。有个万一,皇帝下罪己诏就没事了,你呢?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所以不要轻易地越过立场而言事实。

    偏信不可以偏听的意思,你要明白自己立场在那边,再听听另一边的意思,然后正反相攻,彼此参照比较。

    官家想了想道:“这话章卿当年言过。”

    没错,这话当年在经筵上,章越曾与司马光,吕惠卿向官家讨论过。

    章越道:“今臣还有一句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

    其实无论【利民】还是【伐夏】,都各有利弊。

    利民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伐夏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是短期目标。

    章越有自己立场,皇帝有皇帝的立场,到底谁对谁错,先不要着急下结论,必须要试一试才知道。

    遇到自己不赞同的观点,不要着急去否定他,因为你不一定是对的,扔硬币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凭什么你都是百分之五十。如果你事事都未卜先知,那就是生而知之,比圣人还牛!”

    遇事先让他去跑一跑,试一试,让子弹先飞一会。

    最要紧的你要不断去试他,同时建立一条及时反馈和迅速纠错系统来。

    用实践的结果来一步步调整你的方向,最后趋近于【用中】。

    元绛以往没有在宫里与章越共事过,知道对方善辩,但没料到对方如此富于雄辩,竟然讲出这样一番漫漫的道理来。

    “故而伐夏之事也是这般,臣当初言五年,不过是漫而估之。陛下切莫真以五年为之。此事不可制定周密计划,或许明日夏国国内就有剧变或者一直没有。”

    “臣以为不要以计划而束,灭夏之事先进两步后退一步或先退一步后再进两步都是可以的,要依时依势而为之,最要紧的是让自己始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同时富有余力能够兼顾民生及其他。 ”

    “昔日汉高祖破灭群雄,而有天下,何等英雄,然后有白登之围,和亲之辱。却不见汉高祖如何,因他知道匈奴非一朝一夕可灭也。”

    官家几乎被章越说服了,但还是言道:“章卿还未言为何【利民】在【伐夏】之前呢?”

    章越道:“陛下,臣当年上平河湟策时曾道,富而后取,先易后难,能而示之不能此话不变。”

    “富是富熙河,在熙河屯田和商贸,同时也算是富百姓,利天下。利民与伐夏,臣以为利民之事为易,伐夏之事为难。最要紧是能而示之不能,”

    “越图谋什么事,越是要缓,越是要慢。缓不济急,但缓能迷惑对手,令其提心吊胆,又不知我所为,最后蓄势盈满后全力一击!”

    官家此刻面色已是全然舒缓,点点头道:“也罢,卿就继续留在中书。”

    我要你留?我是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吗?……章越行礼道:“谢过陛下!”

    官家笑道:“朕可以答允你,先变役法,解民之苦,不过朕要让蔡确知谏院,判司农寺,这役法如何变,你当与他商量!”

    官家运用权术也是更熟练了嘛。

    章越喜道:“臣谢过陛下。”

    官家道:“还有你说伐夏之事可以进两步退一步,但这进一步,当进在哪里?”

    章越笑道:“容臣指给陛下看!”

    说完章越走到崇政殿的大图上,拿起木杖向西北方一指,正是青唐城的所在!

    “先灭阿里骨?”官家双目如同鹰视。

    “正是此贼!”

    (记住本站网址,www.,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