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节 大捷(2/2)
作者:叁石平金泽
    马上的骑士手持红旗,背负两支羽翎。官道上层层关卡尽皆让道,无人阻拦……

    早朝之上,大殿之内,气氛凝重。

    他们在等,等一个消息。

    “来了,来了……”庄孙明一路快跑,手里捧着一封急递,脚下的高跟官靴踏的殿内石板“踏踏”作响。

    这响声如同警钟,竟的每个人每一双眼全都投向了庄孙明。

    “看……快看看!”永宁额顶有汗,他并不知这封急递到底是捷报还是噩耗。这些天听到的坏消息太多了,永宁帝甚至都觉得,如果不是坏消息,有可能是自己做了一场美梦。

    庄孙明战战兢兢的打开急递,粗略看了一眼,兴奋道:“启奏圣人,捷报……真的是捷报!”

    永宁将手探出,庄公公立刻将急递呈上。

    “好!好个陈勇信!”看了急递,永宁帝一声大笑,激动的险些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百官见状,虽不知何事,却也同声祷贺:“吾皇天威,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宁帝将急递交到庄公公手中:“念,于诸位爱卿念念!”

    “遵旨!”庄公公展开急递,字正腔圆念道:“镇国大将军陈勇信领所部于晏州城外水淹三军,敌寇沉水者不计其数,斩首三万,俘敌一万三千人,余敌退守翁城、覃城。镇国大将军重夺西渡关!”

    殿内百官听罢,一声欢呼,神采飞扬。

    永宁帝更是开心,多日来心情一直沉重不堪,此番总算可以一扫阴霾了。

    袁廷贞道:“启奏陛下,陈将军此番调度有方,乘此良机,可着陈将军于东海王合兵一处,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流霜、离月两国之兵。”

    兵部尚书道:“翁城、覃城皆属小城,无坚可守,臣以为,此时正是围歼敌军的大好时机!袁大人的提议可行……”

    永宁帝问道:“潘广尧的大军现在何处?”

    庄公公回道:“回圣人,黄公公昨日传信,大军已将至洈水,距离晏州应不足三日行程。”

    “好。传令潘广尧,火速进兵,于陈勇信围歼残余之敌……”永宁帝兴致勃勃,这一场大胜,令他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然!

    “臣有事启奏!”永宁帝的话尚未说完,便被一声苍老而有力的声音打断了。

    永宁帝循声看去,颇为不欢:“李爱卿,你有何事启奏?”

    那是一名面容焦黄,续着一缕山羊胡的老人,好大的官帽藏不住满头的白发,身子微驼,双手持着玉圭,说话时全身颤颤巍巍,瞧起来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他便是云照内阁次辅李冰。

    李冰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番虽胜了一仗,却万不可大意。两国敌军四十万,便是损失十万,也尚有三十万之重。若是于之展开攻势,反而容易陷入被动。正所谓败军不可妄追,困军不可强攻。两国来犯之敌皆是精锐之师,即便败,也没有溃。表面上看,翁城、覃城皆是郡县,但老臣曾去过两地,那两地多是山林,地势险要,实是易守难攻之地。若是我军贸然出击,只怕适得其反。”李冰说到此处,连声干咳。身后一名文官连忙上前轻拍其背,为其理气。

    永宁帝稍做沉思,问道:“那依李爱卿所言,如今当做何计划?”

    “臣以为,按原定计划使陈将军守住西渡关,潘王爷继续按原定路线行军,切断西北叛军和流霜、离月两国敌军之间的要道,使之不能合兵一处。只有守住西渡关,才能防止两国的增援,同时当西北叛军于流霜、离月两国敌军的联系一旦切断,其军心自然大乱!届时只要慕容王爷能够扫平北境,在于董大人的军团合围西北叛军,此两患便不足为虑也。”李冰又是一阵陈述,接着又是一阵干咳。

    永宁帝听罢,心底不由生出敬佩之心。

    李冰说的对,这也是当时沈牧于自己的谋划。既然已成关门打狗之势,理应不急于一时。战争不能求险,他圣人这番年龄经不住祸国殃民的骂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为将者,最怕朝令暮改。

    永宁帝计议已定,见李冰咳的厉害,一改严肃,关切道:“爱卿无恙否?”

    “谢圣人挂心,老毛病了……治不好,也死不了!”李冰躬身施礼,轻咳两声。

    永宁帝自是晓得李冰这病是从何而得,当年神武门之变,李冰已身护驾,挡住了一支射向永宁帝的流箭。这一箭虽没有要了李冰的命,却也将他的肺部刺穿,伤好以后,却也留下了后遗症。

    以李冰之才,再朝之久,永宁帝原是令他总领内阁政务。却被李冰已身体有恙,不知何事便卖身黄土为由婉拒,只应了内阁议事之职。朝中人也都明白圣人对李冰的器重,便都尊他为次辅。

    袁廷贞对李冰的提议颇为不爽,却又无可奈何。人老李说的句句在理,圣人的脸色说明了一切。很明显,圣人已认可了李冰的话。

    自己虽然也只这般行事最好,但为了讨圣人欢喜,自然是鼓吹一番。

    既然话都说道这个份上。袁廷贞没有理由不跳出来以表忠心:“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百官一见,哎哟,难得两位内阁大臣意见一致,同为朝臣,还有啥好说的。俱都鸿声高贺:“臣等附议!”

    永宁帝自然得乐其然,道:“既如此,便敦促粮草供应,务必保证前线将士们无后顾之忧……令内阁拟旨,褒奖陈勇信所部,全军记功,战后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