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董家传承(2/2)
作者:谷香满园
    从官道东面过去西面,走出十几里路就是田地和丰谷镇相连的五甲村,方明远给水泥厂选的厂址就在村子北边。

    五甲村给军队供应肉,鸡鸭鹅猪,村里户户搞养殖,丰谷镇里养的鸡鸭都是从这里买的苗,猪崽子也是从这里抓回去的。

    没啥好说的,人家在镇上有间肉铺,不需要寄卖,以后让他们把肉铺常年开着就行,以后想吃肉了,出门就能买到。

    至于村子北边的荒地,方明远一句话,那里就不属于五甲村了,而且,五甲村根本不稀罕那片石灰地,种啥也不长苗,要来有啥用?

    五甲村里分来的难民没见到,五甲村的人出去卖鸡鸭,猪肉,知道的消息多,早就撺掇着难民出去干活,免得在村里游手好闲,还担心难民顺走家里的东西。

    迁户民来的比方明远他们早,一半田地开出来,种上了冬小麦,剩下的田里,现在种着蔬菜,冬天准备去城里收夜香,给家里的地养一个冬天。

    “你看,五甲村里出了个小官,比有里正管理的二道沟强不少。”钱串子感慨道。

    方明远笑了:“是啊!从咱们进村,在边防营做伙长他爹就一路陪着,是个明白人。”

    长寿打听道:“那人的儿子在边防营做官?大官吗?”

    长安解释道:“大官都没他好使,人家管着边防营的伙食,管着几千口子人的饭呐!”

    长寿恍然,这么个大官啊!管的真挺实在。

    接着便要过河,去桂花村,也就是给糕点房送蜂蜜的村子。桂花村和背山村两村有一个里正,两个村子加起来有八百多人。

    桂花村有两个重要的产业,一个是养蜂,一个是采花做花露,就是做精油,副业才是种地。人均收入也高,不过,方明远觉得还有待提高。

    “你有事儿,咱去送蜂蜜的时候说一声呗!何苦跑着一趟,大伙儿都等着呐!知道你来,都到祠堂外等着去了,让我来接大人的。”送蜂蜜的中年汉子叫尤克金。

    “尤大哥,上次跟你说的,把蜂王浆攒起来,可攒下了?”方明远拉着人拉呱。

    尤克金憨笑道:“以前都觉得没啥用,嫌弃不好吃,扔了太多了,现在想想心疼啊!大人放心,各家都攒着呐!可舍不得扔了。”

    桂花村姓尤的占了一半人口,剩下的多是接收的迁户和难民,谁让桂花村有钱,房子多,本村的人还不在乎田地呢!

    祠堂外的场院上,方明远招手跟村民打招呼,“都来啦!正好咱们互相认识一下,免得以后有事儿你们不好找我。

    你是迁户来的?地种上了?还给村民帮工呐!好,好,就该如此。

    难民啊!没事儿哈!咱好好干,不惹事儿,我给上面说,先把户籍落下,村里有荒地,你们先开出来,到时候想法子让衙门把地划给你们。”

    走到中间,方明远站下,还是说上学的事儿,接着说了给郡主的胭脂铺子送香皂,最后问村民,“能不能把你们的香露分出一部分,放在镇上寄售?放心,你们说卖多少钱,我就给你们多少,至于我卖出多少,你们就别管了,

    为啥要如此呐!娃子们上学,分摊到各家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若是咱们各村联合起来,把村里的土特产集中起来售卖,

    一来能卖上价,二来,赚来的银钱足够支撑学堂开支。孩子们的纸笔墨都不用你们花钱,镇上给你们想办法。”

    尤氏族老发问道:“咱县里没几个读书人,以前有,也不知死了,还是跑了。你要给娃娃们办学堂,谁来教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