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可行否?可行(2/2)
作者:Ling君

    最多就是一直拖下去,那对大宁来说或许是一场灾难。

    皇上性格他们是了解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一旦认真起来,没有人能拉回来。

    “陛下,是不是把内阁其他人也召来?”李纲准备搬救兵了。

    “不急,我们先通通气,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展开讨论。”姜万钧见李纲有点慌了,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魏征和李纲两人连谈都不和他谈,只要开了这个头,姜万钧就有信心说服大家。

    很快,外边通禀,白山到了。

    平时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姜万钧并不会召白山过来。

    因此在白山接到皇上相召,便知道有大事发生,所以立即赶了过来。

    见过礼,随着大门关闭,政和殿已经进入了戒严的状态。

    宫宁识趣的将内侍都带了出去,都去外头去守着。

    姜万钧没有与白山过多寒暄,尽管白山看到岑文本脑袋上缠着绷带有些蒙圈。

    姜万钧清了清嗓子,先抛出了成立五院的设想。

    这五院分别是:文学院,武学院,科学院,商学院,农学院。

    “朕的想法是,文纪先生的这个院士头衔,更名为大宁文学院院士。

    再追授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贤为文学院院士。

    这样也就省得追封他们这个王,那个公的了……”

    姜万钧娓娓道来,魏征等人认真的听着,分析着其中的利弊。

    其实这五院,就是“士、农、工、商、军”的另一种“解释”。

    追授孙武,吴起,为武学院院士;追授编写《齐民要术》贾思勰,为农学院院士。

    这两条魏征等人都没有意见,“军”和“农”,历朝历代就没有不重视的。

    说起来讽刺,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但对种地的百姓却没有那么重视。

    因为皇权不下县,税收之类的,也不是针对百姓。

    都是各地的地主豪绅们将粮食交上去,然后他们再回头“盘剥”百姓。

    都说秦朝的“苛政猛于虎”,可事实上,那些粮食真正到朝廷手上的并不多,大多都被下边给贪墨了。

    魏征和李纲都是读过书的人,很多东西他们也是清楚的。

    在姜万钧的影响下,他们早已经不同于那些“腐儒”。

    因此他们可以接受皇上推行“爱民”思想,而不是仅仅是口头上表示要“爱民”,心里却默默地将那些百姓从“民”中抹掉,没有“民”只有奴隶和“工具”自然也就不用爱了。

    可要追授陶朱公范蠡,管仲为商学院院士;追授鲁班为科学院院士。

    魏征和李纲有些头疼,范蠡和管仲自然是有资格做院士的,可加上“商学院”这三个字意义就不一样了,这等于是将“工”和“商”列入了“士”的行列。

    真走到了这一步,那么等于为他们扫平了走上朝堂的障碍。

    “工”和“商”重要吗?

    当然重要,魏征和李纲两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违心的说,两者不重要。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工”和“商”是大宁的支柱。

    但在心理上,他们依然感觉不通透。

    很矛盾,明知道他们很重要,但接受起来却又有心理负担……

    见两人直挠脑瓜皮,姜万钧也没有过度逼迫两人,而是给他留下思考的时间,转头和白山说了起来。

    白山是没有半点心理障碍,尤其在得知皇上准备授予他武学院院士头衔,他已经开心得不行了。

    以前白山非常羡慕李纲可以成为“院士”,可惜,那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

    不仅是他,李靖和颜文远也一样,不管他们军功多么高,可最终依然要矮文人半头。

    所以李靖和颜文远两人在暗地里都在想着将来怎么出书立传的事,姜万钧也表示了支持。

    出书立传,不仅仅是为了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传承下去,同时也是想沾一沾“文气”,也好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些东西。

    看看人家孔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也没见他为哪个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

    可人家的后人呢?

    再看看历史上那些武将,抛头颅洒热血,结果后代往往还会被人鄙视,这是什么道理?

    白山最近也在想要不要写本书什么的,没想到皇上给了他这么一个大的惊喜。

    过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魏征和李纲两人终于开口了。

    “陛下,此事可不可以容后再议?”李纲脸色发白,脑门上的汗水哗啦哗啦的往下流。

    他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这股压力并非来自于皇上,而是来自于“信仰”,他似乎看到了世界因此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玄成觉得呢?”姜万钧没有向李纲施压。

    要说压力,姜万钧身上的压力更大,但他不会去难为李纲。

    “陛下,臣以为,可行,但不宜操之过急。”魏征本来想说的,和李纲的意思差不多,可是就在他稍微停顿的那一瞬间,他从皇上的眼中读懂了两个字,“寂寞”,那是一种让人高山仰止的“寂寞”。

    那一瞬间,魏征仿佛重重挨了一拳,唯有会绝凌云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唯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流露出那种“寂寞”。

    魏征仿佛在冥冥之中受到了指引,所以将本想要拖延一下的话,改成了肯定的回答,“可行”。

    为什么不可行?

    明知道对大宁有利,为什么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