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一块玉璧,两大宗师(2/2)
作者:青木赤火
    姚宗仁!

    清代最负盛名的治玉大师。

    雍正八年,姚宗仁进入清宫造办处。能进入清宫造办处的玉匠,技艺那肯定没有差的。

    姚家数代玉匠,不仅在玉器的制作和设计上技艺高超,而且在仿古和鉴定方面,水平也相当了得。

    姚宗仁之所以出名,跟乾隆皇帝有莫大的关系,乾隆很喜欢姚宗仁,屡屡提及和表彰。

    比如乾隆说,“宗仁虽玉工,常以艺事咨之,辄有近理之谈。”

    在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只双婴耳玉杯。玉杯放在双层匣盒中,这里面,还有一册乾隆写的《御制玉杯记》,这里头就记载着姚宗仁“指正”乾隆的事儿。

    乾隆刚得到这只杯子的时候,十分喜爱,所以经常鉴赏把玩。一开始呢,他觉得是汉玉,可是时间长了,又觉得有点儿不对,吃不准了。

    于是,就把姚宗仁叫来看看。

    姚宗仁看了之后,立即回道:皇上,这肯定不是汉玉。这是我祖父做的仿古玉,而且还烧色做沁了,不只是形制和雕刻上的仿古。

    乾隆又详细问了问细节,姚宗仁便介绍了做旧的一些技法。

    事后,乾隆十分感慨,将此事记录在了《御制玉杯记》中。

    而这件仿齐家文化玉璧,虽然制成于乾隆十一年,但开始制作,却早在五年前,是乾隆六年。

    吴夺也听到了很详细的内容。

    乾隆六年,乾隆皇帝下旨,让姚宗仁根据一块上好的青玉,设计玉器图样。

    姚宗仁设计了一件“青玉凫”罇,这是仿制青铜器的样式。乾隆同意了,于是又传旨,将玉料和图样交由苏州织造在苏州制作。

    同时,乾隆还给了姚宗仁另一块青玉,让再设计一件仿古玉器。

    这块青玉虽然也比较大,但总体比较薄,而且有些地方有瑕疵;姚宗仁研究之后,觉得做成一块玉璧比较合适,这样能避开圆形周围的瑕疵,同时中心位置打孔,又可将青玉中的一处黑杂挖掉。

    一开始是根据战国时期玉璧风格设计的,但设计出玉器图样送呈之后,乾隆并不满意。大体意思是说战汉玉璧见得多了,有点儿腻。

    同时呢,乾隆又说让姚宗仁不要再送呈图样了,根据朕的意思,另选风格即可,做好了再看。

    皇帝只是随口一说,姚宗仁却如坐针毡,这没定图样就做,要是皇上还不满意,可就没得改了!

    但没办法啊,皇帝这么说了,你再送图样上去,那就成抗旨了。

    于是姚宗仁绞尽脑汁,最终根据齐家文化玉器,设计了这块狩猎图玉璧。

    这里头有很多考量。其中,一面光素一面浅浮雕的设计,也有到时候皇帝不满意便于修改的想法。

    乾隆对此事三年之中一直没有过问,姚宗仁也做得很慢;三年后,乾隆问过一次,姚宗仁说还没做成,务必精益求精。乾隆便没再问。

    五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一年,姚宗仁已经彻底完工,就差烧色做旧。

    但是他没去做这一步,这也是留了一手。若是乾隆再问,他可以说就差这一步,看乾隆的意思决定做不做旧。

    这一等,就等到了乾隆十二年,这一年,“青玉凫”罇制作完成,从苏州送达紫禁城。

    乾隆看了之后,非常满意,同时也想起来了姚宗仁的那件仿古玉器,就问了。

    姚宗仁依照计划回答,乾隆听后,让他先不必烧色做旧,直接送呈。

    乾隆看了之后表示,直接留下吧。他怎么想的,吴夺听不到,但是猜测着可能是有点儿新鲜感。

    姚宗仁如释重负。这事儿终于了了。

    姚宗仁这边了了,但是吴夺听到的内容却不止这些!

    因为这块仿齐家文化玉璧,居然又扯出了另一位宗师级人物:

    瓷器圣手,史上最牛督陶官,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