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波涛(2/2)
作者:夜星月语

    「知我者公也。」胡惟庸让陈亮落座,自解酒禁以来,京中酒价甚为低廉,中枢六部衙门内的官员们,也是可以在公务闲暇之余喝几口酒水解乏了。

    只需避着点御史之流便可,不过也有传闻,太子对此甚为不喜,或许不日就有禁令颁下,所以这等日子,能享受的时候还是多享受吧。

    吏部左侍郎陈宁举杯与众人示意饮尽后道:「这上上下下都看到圣上和殿下的决心了,恐怕我等此局又是白忙活了一场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胡惟庸饶有兴致的念了一段荀子的《劝学》,其余人端着酒杯若有所思,余话也母需多言,各自散去自行其事。

    只是心中都不自觉的念出了其后的一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有了皇亲国戚甚至皇子亲王的例子在前,大明由上而下都彻底的明白了此事上绝无什么缓和的余地,起码目前看来是没有的。

    如此,***显贵们也就消停了下来了,工商业的发展没有了外来力量的强势介入,也由混乱转为平稳,朝廷开始大力监管税收制度,以充盈国库,维稳纸钞的发行推广。

    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经济作物的价值越发提高,许多胆大的百姓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棉花甘蔗等作物,尤以江南两广百姓为甚。

    对此朝廷只能先强令百姓,有田五至十亩的,才准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才准加倍种植,以此类推,保证了口粮的规模产量。

    同时对湖北、江西、安徽等州府的种植作物进行了调整控制,以免天灾人祸使朝廷陷入无粮可调配的情况发生。

    好在大明平定四方,除了北疆还要小心防范些外,其余的边军都可全力投入大规模开荒军屯之中,起码保证一定的自给自足,减轻朝廷的供给压力。

    朱标也开始对逐渐成型的商号商帮也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与限制,并强令他们平抑粮价,不许囤积居奇,以权势压制了他们的逐利贪欲。

    【鉴于大环境如此,

    有些东西可以由着他们去获利,可类似粮米油盐是绝不能有太大浮动的,这是秩序的基础,由不得他们愿意不愿意。

    真不愿意,真不想配合,那就宰掉吃肉换人,此时还没有商贾说话的余地。

    ……

    如此又是一年,洪武七年的时候,云贵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不仅有贵州土司云南前元余孽及大理世家的参与,还有南洋诸国的暗中介入。

    朱标看着沐英送来的军情急奏对着一旁的全旭吩咐道:「让礼部派人去那些藩国转一转,看看那个跳的欢,来日灭国。」

    全旭躬身应诺,朱标起身对着正在看云贵地势图的老朱道:「父皇,明升也已经递交上来请战奏疏,不如允他派兵帮助沐英兄长镇压叛乱吧。」

    「不可。」朱元章摇摇头道:「杨思义在贵州移民换种,如今蜀中也有不少被强制迁民过去的云贵百姓,他们心中也必有怨愤,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