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丁谓之忧(2/2)
作者:放羊小星星
    其实,说是「指点」,不如说是指教,既有指导,也有使令!

    丁谓口中的「结果」,指的是统计全国厢军的开支,以及历年的往来账目。

    「暂时还没出来。」

    为了怕丁谓误会,林特连忙跟着解释道。

    「三司历年的帐籍太多,几间屋子都堆不满,工程浩大,三司那边确实需要时间。」

    「抓紧时间,让他尽快!」

    丁谓虽然也知道三司的难处,但谁没有难处?

    他没有吗?

    他比谁都难。

    别看官家年纪小,但现在的官家可不好侍候,同样也不好湖弄。

    官家要的是准确数字!

    而且是详勘无误后的数字!

    「好,待会我便去平叔那里一趟,催催他。」

    翌日。

    契丹使臣抵达京师,自澶渊之盟后,契丹和大宋互为兄弟之国。

    如今,契丹遣使为太后祝寿,而且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朝廷这边对契丹使臣的到来也很重视。

    众所周知,宋朝的官制是出了名的混乱。

    单单外交主管机构,便有三个。

    其一是枢密院。

    枢密院下属兵、吏、户、礼四房,其中礼房,专掌礼仪与外交往来事宜。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两国邦交,很可能会涉及到防务问题。

    当然,枢密院下属的礼房,仅仅只是提供指导,并不具体参与接待问题。

    同样的,鸿胪寺和礼部也不参与具体接待,枢密院、鸿胪寺、礼部,更多的是提供纲领性的指导。

    至于,具体的外交执行机构大约有十来个。

    比如国信所,专门负责契丹和大宋的往来,礼宾院「负责回鹘、吐蕃、女真、党项」等部族的朝贡。

    另外,还有怀远驿、同文馆、管勾所、客省、引进司、四方馆,等等之类的执行机构。

    简而言之,宋朝的外交机构分工明确,很专业。

    单看这一点,似乎很符合后世之人的感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像是外交部下属不同的子司,不同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负责。

    但后世交通的条件什么样?

    从地球东边,飞到地球西边,也就是一天的功夫,便是远一点需要转机的,四十八小时也够了。

    然而,宋朝时期的交通条件又是什么样?

    两国来访,动辄就是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也不稀奇。

    单独设置一个也许一年也用不上一次的部门,这妥妥的是滥设机构。

    你不冗官,谁冗官?

    福宁殿。

    虽然李杰之前接见过一次外国使节(真宗丧期内,契丹派人过来悼念过)。

    但这回是改元后的第一次,同样很重要。

    所以,不止是鸿胪寺那边派了人过来,连礼仪院,枢密院也派了人。

    听完那些接待的繁文缛节,李杰面露「疲态」,故意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茂则,给太常礼院传诏,令他们整合一下接待外国使臣的官衙,该合并的合并,该裁撤的裁撤。」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的表情皆是一变。

    合并?

    裁撤?

    虽说只是跟外交相关的,但官家的态度是否太过随意了一点?.

    放羊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