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毒香】(2/2)
作者:何时手缚苍龙

    两和尚向前走了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

    萧家仆从走在最前,为萧瑀前方散开挡路的百姓。

    对于萧瑀的家仆,那两个和尚公然不避,神情淡然地拿着手上的袈裟与锡杖,径直迎着宰相。

    “吁!”

    萧瑀见那和尚手中的袈裟与锡杖艳艳生光,便让手下人去问这袈裟与锡杖的价钱。

    和尚再次说道:

    “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

    萧瑀自仆从口中听到此价钱,引马上前,对着那和尚问道:

    “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

    和尚道:

    “袈裟与锡杖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萧瑀坐在马上,问道:

    “何为好?何为不好?”

    和尚道:

    “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

    “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萧瑀好奇,又问道:

    “何为要钱,不要钱?”

    那和尚道:

    “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

    “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闻言,知晓这和尚不凡,立即下马,以礼相见。

    萧瑀说道:“大法师,还请恕我萧瑀怠慢之罪。”

    “我大唐皇帝十分善佛,即今开启水陆大会。”

    “这袈裟正好给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

    “我带你入朝见驾去。”

    说罢,萧瑀将两个和尚带回皇宫。

    ……

    萧瑀带回两位光脚和尚,将袈裟与锡杖一事说与唐王。

    李世民坐于大殿之上,仔细看那两件宝物,果真不凡,于是他说道:

    “朕前些日子大选僧者,招得天下名僧千人,今日开启水陆大会,化缘福泽。”

    “其中有一位大德行者,法名玄奘。朕想买你这两件宝物,赐给他用。”

    陈玄奘实力高深,又担任水陆大会主持,李世民想这两件佛门宝物应该能够讨得他欢喜。

    两位和尚闻言,相视一眼,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说道:

    “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说罢,两个和尚便转身离去。

    李世民急忙让萧瑀急忙他们,他皱着眉头问道:

    “你本来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

    “难道是朕倚恃君位,强买强卖不成?”

    “朕就按照你原价买卖,决不可推辞。”

    但那和尚又说道:

    “贫僧有话在前,若是有人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那这两件宝物便不要钱,愿送与他。”

    “今见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玄奘法师有德有行,宣扬我佛门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

    李世民见这两个和尚态度如此坚决,沉默半晌,说道:

    “那朕便替玄奘法师谢过两位了。”

    说罢,李世民便宣告一旁的内监,召玄奘法师进殿。

    ……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宰相不是具体的官名,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

    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也可以算宰相。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高官官皆是宰相。

    对殷开山与萧瑀的称谓直接沿用了原著所写。

    担心书友会误会,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