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潜龙密道(2/2)
作者:浮游子

    赵瑜轩只好强抑心中的激动,三人挪到草丛更密的一处。

    “没想到啊,”典护卫打量了他们两人,“还能见到你们,小王爷呢,知道他的下落吗”

    “他昨天已经出城了,现在应该在十陵山。”

    “喔,那就好,”典护卫往城门口张望一眼,“时间不多,我就长话短说了。赵公子,有个消息我要告诉你,你一定以为你爹已经死了。其实,赵将军他还在。”

    “什么”赵瑜轩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像旱地里突然拔起的一颗葱,“我爹......他......他在哪里”

    “别激动,别激动,赵公子,先蹲下来。”

    赵瑜轩被典护卫和东方紫一左一右拉回原样,他的身体又兴奋又紧张,不由自主地战栗。

    “不仅你爹,连蜀王也还在。”

    “是吗,那太好了”

    “那我爹呢”东方紫问。

    “你爹......哎,东方大人他,城破那夜战死了......”

    原来成都城被攻破那夜,四处都是喊杀声,蜀王朱至澍不得不率众退守蜀王府,紧闭的大门随时可能被大西兵撞开。身边守卫的大臣将士越来越少,一部分战死,大部分溜号。只剩下赵文光将军、秦正开、谭宏、典护卫和两三个亲兵。

    朱至澍站在后花园的“仙鹤楼”上观望,成都城内四下火光一片。朱至澍自知难逃一死,想拔剑自刎又缺少胆气。他长叹一声,将宝剑扔在地上,让身边人帮忙下手,并说自己死后,你们去领功,兴许能保全性命。

    赵文光、秦正开等人跪拜在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蜀王若要西去,我等一同随行,绝不卖主求荣,苟活世间。”

    朱至澍大为感动,于是决定一起在这“仙鹤楼”上殉难,蜀王将头发散开蒙住脸面,赵文光问这是为何。蜀王酸楚地说:“无颜见列祖列宗啊听说崇祯皇帝景山上吊时,就是这样。想不到不到一年时间,我也在成都仙鹤楼上效仿......哎,天要亡我大明啊......”

    就在“仙鹤楼”要被点燃的时候,“等等”朱至澍突然间想起了什么,把头发往后一抹,“说到列祖列宗,对了,我想起一条祖训,是我父王临终前交代的......走,快下楼。”

    这座蜀王府,是大明开国不久建成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信奉“上阵还是父子兵”,将天下分封给十几个子孙镇守各路。蜀地分给很受宠爱的第十一子朱椿。那时蜀地尚有余乱,朱椿不过二十多岁。朱元璋熟稔权力斗争之精髓,深知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城内的叛乱,所以下了一道密旨,在修建蜀王府时,暗中修了一条地道,称为“潜龙密道”,通往成都城的某个僻静处,危机时刻,蜀王可以暂时保全性命,再做他图。修密道的人都是死囚,密道修好之日,也就是执行死刑之时。

    四年后,宏大的成都府建成,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有房屋八百多间。

    朱椿正式就藩成都,在位三十三年,没有出现朱元璋担心的局面,随后二百余年里,各地藩王被削、被贬、或被换,唯有朱椿这支一脉相承,经历了十三世至现在。

    这密道之事,按祖训只在传位之时,口头交代,绝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朱至澍在他父王临终时床前得知的,当时他根本没放在心上,也从未去找过。

    朱至澍急匆匆带着几人来到书房,说:“快找找,书房里有条密道可以逃出去。”

    可蜀王的书房并不是一个房间,也不是两间,而是二十四间。第一代蜀王朱椿,被称为“蜀秀才”,嗜好藏书,将这一大片共二十四间房屋先后做了书房,此后的蜀王也没有谁改动这格局。

    二十四间书房,在这节骨眼上,上哪间去找啊,何况既是密道,哪能一眼就看出这时候传来一声巨响,是王府大门轰然倒地的声音。“完了完了,”朱至澍急得直跺脚,“吾命今日休矣。”

    秦正开说:“大王别急,想想先王生前有没有跟你暗示过哪间屋子”

    “暗示”朱至澍低头细想,似乎想起一件童年往事,手一指,“试试那间屋子。”

    果然在其中的一间,用力推动其中一根柱子,柱子居然可以转动,露出一个可容一人上下的黑洞。蜀王和他的手下一一进了洞,却又发现一个问题:都进了密道,谁在上面合拢入口呢如果不合上,大西兵一进屋就发现这个秘密。

    这时,谭玄的父亲谭宏说:“蜀王,我年迈了,腿脚也不方便,就不跟着你们走了。合拢入口这事就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