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蜀王之忧(2/2)
作者:浮游子
    赵文光笑了笑说:“他倒是想,就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哎,我烦心的其实是......

    原来今天蜀王府内议完大事后,蜀王单独留下他、秦正开以及杜俊才三人。蜀王直言,对他的那个宝贝儿子,已是无计可施,也不怕家丑外扬,问他们有何改造良方。

    蜀王这么一问,也问中了三人的心事。既然王爷都这么坦诚,大家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

    杜俊才说,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文渊、一个叫文瀚,都带了一个文字,却是视读圣贤书为要其性命的人。私塾老师都不知气走了多少个,现在兄弟俩每天以拜武师为名,整日东游西逛,惹是生非。

    秦正开说,他的儿子秦通铭,倒是一个读书识字的料,可是万事都有一个度,秦通铭一读起书来可以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十天半月可以不出府门一步,整个就是一个书呆子。

    轮到赵文光了,他只是重重叹了口气,道:“犬子不才,不能文也不能武。”

    赵文光并不是低调谦虚,他是书香世家,父亲曾是万历年间中举进士,在赵文光十岁的一天,父亲突然失踪,不知去向。赵文光从此成了同龄孩子们嘲笑和欺凌的对象。他本是读书之人,愤而弃文从武。现在虽然已身居将军之位,但诗词歌赋的修为也不弱。文武双全的赵文光认为乱世之际,还是应当以武报国,所以儿子赵瑜轩出世后,他就立志将赵瑜轩塑造成习武之人。

    赵瑜轩四岁以前活泼健康,一切正常。然而,赵文光的一次决定,彻底改变了儿子赵瑜轩的命运。

    那日,赵文光偶得一匹西域宝马,骑罢很是满意,于是让四岁的赵瑜轩也试试。周围的人都说公子太小了,这马太高。赵文光不屑地说:“草原上长大的孩子三岁就能独自策马放羊了,瑜轩都已经四岁了,在院子里骑马还怕什么”赵文光执意让儿子骑乘,瑜轩一开始还挺顺利,就当大伙儿都在夸奖之际,那宝马突然加速,冲出院落,途中将赵瑜轩重重从马背上摔下......

    四岁的赵瑜轩在病床上昏睡了三天才苏醒过来,从此体弱多病,赵文光自责之后,放弃了让瑜轩习武的念头,退而求其次让他读书习字,将来也好走科举之路。万万没想到的是,赵瑜轩读书过目即忘,学啥忘啥,赵文光发现他看书是经常对着窗外痴想发呆,疑心他不用心,曾亲自怒守他大半天,令其背下五首诗再吃饭。赵瑜轩含着眼泪,老老实实捧起书,翻来覆去地背。一直背到下午时分,勉勉强强能背诵了。可到了傍晚,赵文光再问之时,瑜轩五首诗竟然已忘了四首......赵文光这才明白,当初瑜轩从马上摔下来,捡回一条命,却落下这终身的病根。从此不再责罚瑜轩,但一想起这事,就悲叹自责。

    夫人徐氏却不这样认为,非得聪慧过人吗非得不文就武吗她始终相信当年做过的那个梦会灵验的。

    当年儿子即将出世的前几个晚上,徐氏梦见独自在一山间行走,突然见到前方石崖上有几十座观音像,当她经过时,观音像突然纷纷倒下......奇怪的是,第二天,她又做了一次同样的梦。第三天,儿子赵瑜轩出生了。

    去找算卦的人解梦,都说观音跪拜,昭示贵公子乃超乎常人的大作为之人,连找几个算卦的都这么说,让赵文光夫妇着实高兴了一番。

    但是,赵文光现在看不到一点曙光,他暗自认为:若是一男子不能文不能武,实在想不出他还能有什么作为。但是儿子变成这样,能怨谁呢

    今天在蜀王府内,说起各家的儿子,一番唏嘘感慨之后,秦正开大人说:“这下一代的问题,可不是小事,关系到蜀地未来。现在看来,这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这帮公子哥儿所处的环境太优越,身边的干扰也太多。如果让他们远离繁华的成都府,去百里外的龙门山清风谷,拜奇人公羊大师为师,每日粗菜淡饭、心无旁骛地学个一两年,应该能学得些文武本事,还有为人处世之理。”

    公羊大师,复姓公羊,单名复,曾是蜀地极有才能的一名将军,后辞官归隐龙门山,成了世外高人。蜀王惜才,多次派人请公羊大师出山,都被他谢绝。

    “这主意甚好甚好,公羊复文武双全,道行高深,能拜他为师是最好不过了,”蜀王听了秦正开的提议连连点头,又想起了什么,“不过,那公羊复向来孤傲,不问世事,会收他们为弟子吗”

    秦正开说:“蜀王放心,公羊复这人微臣十分了解。他虽然清高孤傲,但极其守信。他曾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承诺只要我向他开口,他绝不推辞。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想过要麻烦他。这一次,为了蜀地的将来,死活都要让他还我这个人情了。”

    蜀王做事向来拖沓,一般一件事要来回商讨几天再做决断,没想到这次效率颇高,当即就拍板了,命秦正开迅速与公羊复联络,杜俊才负责精选五品以上官员的适龄子弟,组成一个七八个人的精英子弟团,尽快前往龙门山拜师学艺。

    此时,徐夫人听了丈夫赵文光的叙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什么也没说,只是背过身去,暗自抹眼泪。

    赵文光说:“夫人,我知道你舍不得轩儿,但轩儿早晚一天都要离开我们独自去外面闯荡的。”

    徐氏抽泣着说:“我不是舍不得轩儿,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你我都知道轩儿他生性驽钝,不善与人打交道。我是担心,轩儿他少不了受他们欺负......”

    “哎,”赵文光叹了口气,说,“如果真是受点欺负能让他觉醒,像我当年一样,也值得,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