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故长安(2/2)
作者:耳东禾
    “是,但我不会用。”

    希什曼说道:“我知道你平时也不怎么用,但好歹还有点经验,妮娜和艾米根本就不知道化妆是什么东西,所以只好叫你了,快点帮一下我。”

    尤朵拉吃惊地看着希什曼道:“到底怎么了?”

    “马上就要到大魏的首都长安城了。”

    希什曼说道:“三皇子刚刚让陈肖来通知的我。”

    尤朵拉还是不解道:“到了长安城,跟你化妆有什么关系?”

    “这个……我现在没法跟你解释这些。”

    希什曼急切道:“快点,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你直接来,你觉得怎么好看,就怎么化,最好是化成那种吃软饭小白脸的模样。”

    尤朵拉本来想说,你不用化妆也像是一个小白脸,但看着希什曼那么急切的模样,也就没有反唇相讥了,直接打开盒子动起了手来。

    “喂,侍卫!”

    希什曼打开窗户,朝着商队的护卫大喊道:“去告诉妮娜夫人,马上就要到长安城了,让她把该准备的礼品什么的都准备好!”

    “是!”

    ……

    ……

    希什曼那边还在做着突击准备,三皇子这边,则已经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

    只见三皇子穿着她那件明黄色的长袍,头上梳着一个干净的发髻,腰挎长剑,下御白马,恢复了她那个俊美少年的形象。

    大魏尚武,但崇尚的不是武夫,而是儒将。

    正是因为这种风气,所以镇东将军秦儒虽然在与扶桑国海战中,有过多次放虎归山的行为,但在大魏国内,特别是在江南地区,依旧有着一大批的忠实拥趸。

    他们认为秦儒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儒将风度,是大魏天军身为仁义之师应有的气概。

    三皇子身在镇西军,虽然不是很支持秦儒和自己四弟的做法,但她自己就不是很喜欢,像陈肖那样的粗鄙武夫的形象。

    长安地处中原,长久以来远离战乱,儒学兴盛,自然也不会喜欢那种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夫。

    今日自己借了萧关的光,作为大胜而归、提前回京的皇子,那排场自然是小不了的。

    离开长安已经五年了,三皇子得把自己精神面貌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才行。

    看着远处渐渐出现在视野中的灯火点点,三皇子骑在白马之上,嘴角渐渐翘起一个美丽的弧度。

    五年了,自己终于回来了。

    而且是第一个回来的。

    这意味着什么,三皇子心里很清楚。

    至少现在的父皇,或多或少是倾向于自己的。

    那自己这次回京,就要把所有的架子都摆足了,让长安城,和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那皇者气象。

    三皇子想着,带着自己在宿卫营中直属的,那两百多名全副武装的黑甲骑兵,朝着长安城的方向率先掠了过去。

    三皇子的离开,希什曼第一时间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也没有奢望三皇子能在这个高光时刻,还带着自己一起,在那些朝廷大员面前溜达一圈,所以希什曼也没觉得有多失落。

    或许是希什曼现在除了震惊之外的所有感情,都已经完全被湮灭。

    只有震惊。

    希什曼给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披上坎肩大氅,骑上最雄壮的骏马,行在商队的旁边。

    他看到了长安城。

    关于长安城的传说,在历史课本里就已经够多了,但希什曼偏科严重,历史并不是很好,所以记不清楚关于长安城的具体描述。

    只知道长安城在唐朝之时,是世界第一大城,面积是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多,人口在鼎盛时期达到了一百万。

    在那个年代,能够容纳一百万人口的城市,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怎样一座巨大的奇迹。

    这些描述已经够夸张的了。

    但是希什曼面前出现的长安城,绝对比任何历史书上描述的还要夸张。

    甚至是超出了希什曼之前的任何想象。

    希什曼也由此,对大魏的强盛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因为此时出现在希什曼面前的长安城,它是一座城,但又不仅仅是一座城。

    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城市群。

    希什曼此时所在的位置,是最好俯瞰的地点。

    中间一座最大的城池,就是希什曼印象中的长安城该有的模样。

    街道繁华、城墙巍峨,康斯坦察跟它比起来,就像是一个迷你的模型。

    但是在这长安城的周围,还有着数不清的小城,像是卫星一样将长安城拱卫在了中间。

    或许不只是小城,还有关卡、关厢、土城、烽火楼,甚至还有往东的一大片地方,有一处砌上了一层一人多高的矮墙,一直延伸至地平线。

    所有的城池,都是以最中心的长安城为核心,向四周发散了出去。

    各个卫星城之间的间隙,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街道,从远远地望去,一条条街道上灯火通明,像是无数条火龙,就这样胡乱、但隐隐又颇有章法地匍匐在了这片大地之上。

    隔得很远,就能看到长安城的火光将天空染红。

    那凄冷的月光,似乎也被这一片火光所消融,变成了一种名为炽热的东西,将这片巨大的城市群落,添上了更多的生机。

    希什曼被深深震撼住了,商队的其它人,也呆住了。

    那些第一次来到长安城的镇西军士兵,也愣在了原地。

    希什曼揉了揉自己因为震惊,长时间忘记了眨眼而有些发干的眼睛。

    这长安城所绽放出来的光明太过刺眼,希什曼眼眶中渗出了泪水,有些发涩。

    所谓奇迹,都不能用来形容希什曼所看到的东西。

    这大魏京师,究竟生活着多少人?

    看着那绵延至天边,似乎无边无际的火光,希什曼无法做出估计。

    希什曼在经过了人生最长时间的震惊之后,终于生出来了一些其它的想法。

    这样的城市布局,希什曼是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

    能做出这样手笔的人,除了那个神秘又无耻的大魏太祖皇帝,肯定不会有其它人了。

    长安城如今有如此巨大的规模,肯定是经过大魏历代皇帝不懈的努力才做到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这长安城发展的基调,绝对是那个太祖皇帝定下的。

    其它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

    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中世纪人类最大的聚集群落,没有之一。

    不要说七个,把那些卫星城全部算上的话,就算是七十个君士坦丁堡,都赶不上这长安城的规模。

    那个太祖皇帝,究竟是一个天才,还是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