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罗诗怡一家(2/2)
作者:吃仙丹
    罗诗怡眼睛一亮:“还真这个可能呀,妈,您不是一直说有机会要找到亲生父母吗,要不我帮你去问问?”

    “问什么问!”孙美娟瞪了女儿一眼:“我寻亲,你这么积极干嘛?”

    罗诗怡噘了噘嘴:“您这话说的,我是您女儿,我不积极谁积极啊。”

    有道是知女莫如母,女儿打什么小九九,孙美娟马猜到了:“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我说你的功利心能不能别这么大啊?”

    罗诗怡义正言辞地说:“我这怎么是功利心大呢?亲戚嘛,总是要经常走动的,不然怎么叫亲戚呢?”

    “那小姨这边你怎么不愿意来?”

    见女儿有些哑口无言,孙美娟瞪了她一眼:“这事你别操心了,我自己会处理的。”

    另一边,孟子涛一行人纷纷入座,司马月澜说:“我刚才有注意到,你姑妈家有注意到你哦。”

    “真得?你说他们会不会来找我?”何婉奕稍稍有些紧张。

    司马月澜笑了起来:“找你找你呗,那只是你姑妈,你紧张干嘛。”

    何婉奕不承认:“谁紧张啦,我只是……只是有些没准备好啦。”

    孟子涛笑道:“其实真没什么的,再说有我们陪在你身边呢。”

    听孟子涛这么一说,何婉奕好了一些。

    正当大家闲聊的时候,一位看起来肥头大耳的年男子走到他们的桌子前,对着身旁主家安排位置的人说:“这不是有空位嘛,我坐这里了。”

    “这……庞总,这……”

    还没等那位说完,男子一屁股坐了下去,一副自来熟的样子道:“几位,我坐这里没关系吧?”

    看周围桌子都已经坐满了,孟子涛他们都本着与人方便的念头,没有反对。

    看着安排位置的人一脸抱歉的样子,舒泽笑道:“没事,我们也没那么讲究,一会有人没座位的话,带过来行了。”

    那人连忙客气地表示了感谢。

    这个时候,男子自顾自地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个较大的保温杯,给自己倒了杯茶,又问大家道:“你们要喝茶吗?”

    大家都表示不用。

    “那我不客气了。”男子美滋滋地喝完一杯茶,不知道的还以为还在喝什么琼浆玉露呢。

    喝完茶,男子觉得无聊,又问道:“两位兄弟做什么的啊?”

    “做些小生意。”舒泽随意回了一句。

    “什么生意啊?”

    男子又加了一句:“这年月生意不好做啊,说不定大家可以互补一下呢?”

    “珠宝(古玩)。”

    男子对着孟子涛笑道:“这位兄弟做的是古玩生意啊,咱们还真能好好交流一下呢。”

    “你也是这一行的?”孟子涛心里有些诧异,感觉不太像啊。

    男子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大家:“本人庞大海,不是月半胖,是庞统的庞,至于古玩这行嘛,我只是略有涉足,是一种爱好。”

    舒泽没好气地说:“我说你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这和古玩生意有什么关系。”

    庞大海笑道:“怪我没说清楚,其实我名下有一个废品回收站,经常有一些藏家到我那边去收货。”

    孟子涛到不是看不起搞废品回收的,而且这类地方确实也有可能收到古玩,但这又不是个世纪,老百姓会把古董当废品扔掉或卖掉。再说了,他一个做正儿八经古玩生意的,不知和庞大海有什么好交流的。

    庞大海嘿嘿一笑道:“你们别不信,还有藏家从我那里收罗出极品的和阗白玉摆件呢,赚了一间房子。”

    舒泽说:“这种事情应该是凤毛麟角吧?”

    “也不能这么说,偶尔还是有些好东西的。”庞大海说:“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给个联系方式,将来有宝贝的时候,再能知你们。”

    舒泽对此毫无兴趣,而孟子涛本着多条猎取古玩信息的路子,还是给了庞大海一张自己的工作名片。

    庞大海这人是个话唠,而且他这人又是自来熟,嘴巴都停不住,一个劲地说个不停,孟子涛他们都后悔刚才同意让他坐下来了。

    “你们看这一件骨质鱼形佩,可是商周时期的制作的,是我去年在一家古玩摊买的,当时卖家只把它看成是一件百年的旧骨器,所以没费什么周折,很便宜地买下来。”

    庞大海得意洋洋地说道:“我逛地摊或古玩店有一个习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于看的东西首先自己心里要明白,包括对质地、时代、造型等各种因素的明确判断,但表面却要装得稀里糊涂,把自己装成一位古玩初学生,向老板问一些东西的问题,这样自己判断……”

    见庞大海又准备长篇大论了,孟子涛连忙说道:“庞老板,能不能把你那件鱼形佩给我欣赏一下?”

    “当然没问题,我这人的理念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一个人玩多没意思。”

    说话间,庞大海把东西交给了孟子涛,嘴又说个不停:“我判断这件鱼形佩是商周时期的东西,是基于几点考虑的,当时我发现穿孔塞满了泥土,两面微呈蜂腰状,只是内外直径的差别很小,不明显,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

    “买回家清理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对穿蜂腰状赫然在目,同时发现穿孔螺旋线的螺距纹散乱,圆度也不规则,原始钻孔的痕迹特征明显。蜂腰是典型的高古玉钻孔特征,较厚的器物一面难以钻通,当时的工匠便从两面对钻,形成剖面的蜂腰形状,如果孔的直径大,还可以看到孔壁有对钻心差而形成的台阶,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如果是薄片状从一面钻,一定会呈漏斗状。这个特征已经被仿古的人所熟知,他们多是将蜂腰状特征夸大,而不会将大小孔的特征细小化。另外,鱼尾造型转折方硬,尤其是尾尖呈圭形,带有殷商时期玉器的剪影式特征。同时,尾部的光工也打磨出硬面,整体衔接不圆熟,这也是殷商玉器的特征……”

    还别说,庞大海这人看起来不太像是古玩爱好者,但至少在鉴定这件鱼形佩的时候,展现了一些过硬的知识,一些经验判断也说的很到位,初学者达不到他这样的程度。

    .l/book/35/35255/i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