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献计策,中秋联欢会(1/2)
作者:脂砚主人
    京城,长春园,贾政书房。

    贾政看到林如海的这次来信后看到他的遭遇也是非常同情。

    虽然有贾政给他提前一个月“通风报信”但是客观情况还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过贾政还是挺高兴的。

    看看,哥们儿穿越的优势出来了吧,连大名鼎鼎的探花郎也得过来求教。

    心里想着他嘴上也没客气。

    “哈哈,咱们这个文采飞扬的探花郎也有求到我的时候啊。

    这可不符合我这位妹夫的性格啊。”

    送信来的林府亲信赶紧陪笑:“我家老爷从来都是最最佩服贾老爷的。

    经常说贾老爷是最明智不过的人,有什么事去请教贾大人肯定能解决的。”

    “哎呦,这么抬举我?那我的好好想想,可别辜负了他的这一番马屁不是。”贾政似笑非笑的。

    那亲信没法了,只能陪笑。

    这货果然是个嘴毒的,名不虚传啊!

    “行啦,你下去吧,三天之后你过来拿回复就好了。”

    说着也不管他了,只是在书桌前沉默着。

    根据林如海的来信,他也知道了江南盐政的糜烂。但是到底怎么解决就需要智慧了。

    和以前一样,直接政府进行定价解决不了问题。

    要是完全放开,那估计就是一场动乱。

    没办法,只能用我国伟大的实践了,政府管控和市场经营相结合了!

    具体的就是贾政让林如海除了系数拨付以前的盐引之外,从下半年开始,所有的盐引必须用新的。

    而且允许非盐商参加进来,进行统一拍卖,高价者得!

    再有就是除了用盐科本身的力量之外,在再进行招录一些人。这些人直接用考完秀才但是还没有参加会试的读书人。

    把他们组成巡查队,分若干组去不用每天过去,而是轮换着在各大盐田和商铺检查,一旦发现就立刻举报。

    贾政这是把那些盐商要陷入人民的战争中去啊。

    最后就是给每个盐商发营业执照,只有有了营业执照才可以经营,不然就属于违法。

    这样下来,江南的大部分盐商就只能从正规渠道进货,没办法在囤积私盐。

    但是因为盐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盐的总需求量不会下降。

    这样一来朝廷的盐税自然就会上升不说,而且透明度会大大增加。

    贾政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法用了好几页纸才写下来。

    你以为这样贾政就算结束了,还没有!

    他还得给皇宫同样抄一份,可别以为这是小题大做。

    就这样一直到快开始吃晚饭了他才把两份写完。

    给林如海的就是用信封装着,给皇宫送的是厚厚的一份折子。

    第二天一大早,贾政拿着昨天写好的折子进宫去了。

    贾政自从来到这里以后,给自己定的底线就是要学会敬畏皇族。

    只要能够坚守这条红线,那么只要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都会对贾府比较宽容。

    所以贾政在只要是涉及到官场或者皇权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进宫去报告。

    贾政没有把折子递交给内阁,而是直接交给了皇上。

    因为当时听到太上皇和皇上的口气,都是在为预防着甄家做的准备。

    虽然太上皇比较念旧,比较宽厚但是只要是威胁到皇权的别说是“吾家老人”了。就算是自己真的老子估计也会拿起砍刀。

    皇帝拿着贾政厚厚的折子惊讶了。

    这货也有关心朝政的时候?不过一听是因为林如海求到他那里他才写的顿时无语。

    果然还是老样子。

    挥挥手让他到太上皇那里等着,过会儿他看完了就过去。

    贾政知道皇上要和自己的亲信商量自己折子上内容的可行性,所以也就没说什么,听话的躬身请安告退。

    等到了太上皇那里,贾政请安之后就开始禀告林如海写信传递过来的情况和自己写的折子的内容。

    其实通过锦衣卫两位大佬已经知道了那里的严重。

    不过也实在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毕竟江南形式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在那里打开缺口不是件容易的事。

    等贾政汇报完毕,太上皇诧异的看着贾政。

    “看来朕之前还是小瞧你了啊,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才能,放到我这里做一个小小的起居舍人是委屈你了啊。”

    “嘿嘿,太上皇之前不也没问不是。”贾政突然起了玩笑之心,“不过相比于这些,微臣还是愿意做一个小小的起居舍人,不至于每天暗算来暗算去的。”

    “呵呵,你这个惫懒性子朕是改不了了,还是等着以后皇帝去调教吧。”太上皇摇摇头。

    “不过,你说的这几项倒是可以实行。

    但是最后那个,让朝廷修改有关盐政的律法短时间内却是没办法。”太上皇想了想。

    贾政回道:“臣也知道那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不可能因为困难而不改变。

    江南现在如同一个铁桶,只有内外一起各力才有可能打破。不然任何一方面出了纰漏都会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太上皇也是想了半天,他也知道这种情况,不过要在甄老太太还在的时候就如此明确的去动他实在做不出来。

    就在两个人一片寂静,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的时候,载权进来说皇上来了。

    太上皇就让载权直接传进来。

    等皇上给太上皇请安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儿臣觉得,贾大人待在起居官的位置上有点浪费啊,要不父皇开恩舍给儿臣得了?”

    “哈哈,朕就这么一个近臣你也和朕抢!

    你要让他跟你走,那你的问他自己看愿不愿意跟你走。”

    贾政赶紧起身跪下回答:“臣谢皇上提携之恩。

    太上皇当日携臣于微末之中,对微臣有颇多照顾。

    而且微臣在太上皇身边也呆习惯了。

    在之前太上皇决定退位的时候臣就发过誓,只要太上皇还需要我,臣就算肝脑涂地也会跟着太上皇”

    皇帝楞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故事。

    只能说了声“好吧”,然后就绝了那些心思。

    “呵呵,行了。你也别跪着了,起来吧。”皇上看着贾政说道。

    等三个人都落座之后,皇帝皇帝喝了口茶然后首先开口了。

    “父皇,儿臣觉得贾政提的意见甚好,但是因为最后一条可能会触及到江南世家的深层利益,所以想请父皇帮忙拿个主意。”

    太上皇点点头:“你说的朕都了解,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了。

    动作要是太小,不足以打开局面;动作太大又会出现大的动荡。”

    “是啊,这也是儿臣所担心的,江南实在是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闪失!”

    贾政看到这里也知道两位顾忌的是什么。

    “回太上皇,皇上。要是觉得微臣的最后一条太冒险,可以先不实施。

    而且也不明确表达出那个意思,只要前几条能够成功最起码最近几年的盐税收入会大大增加。

    等到皇上彻底控制住了江南诸道的军队,那时候在进行用律法来明文保障,相信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太上皇和皇上想了想,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太上皇顾忌着甄老太太,毕竟是对他有大恩的老人,实在不忍惹他伤心。

    皇帝顾忌的是江南的地位,他刚刚继位不久,不能就惹出发的动荡。

    要是让史官记上一笔,还不知道后世怎么说他呢。
第二十二章 献计策,中秋联欢会(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