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南阳关危机(2/2)
作者:月梧桐
    “哦?那快说说你的见解。”周云瑞铺开那张南方五州地形图,非常有兴趣的看着。

    “皇上,南方叛军大致有三股势力。一股是西蜀旧部,是当年在太宗皇帝攻打西蜀时偷偷逃离的一股势力,也是现在最嚣张的一股。另一股是当地土著,他们自成一派,声称已经建国称帝,虽然人数较少,但由于熟悉当地环境,也是最难缠的一股。还有一股,比较特殊,是由我朝逃兵及当地山匪组成的势力,末将了解,那股山匪是由江湖上的恶人组成,他们目标精准,依据山地优势,经常截击我军往当地运送的粮草,比较可恶。”

    说完后,林纵又补充道:“这三股势力如果各自为战,倒不足为惧,只要给予充足时间,待熟悉当地环境后,便可分而歼之。怕就怕这三股势力结盟为恶,一旦如此,他们将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加上南阳关里的内应,恐怕南阳关不保。”

    周云瑞抬头看来一眼,问道:“南阳关增加防卫也不行吗?”

    “皇上,南阳关依山而建,跨度较长,除非再增加一倍的兵力才可保无忧。如今,南阳关已经有两万兵力,再增加一倍的话倒是不成问题,但是补给根本供不上。末将已经按照皇上的旨意命令当地郡守积极配合土著居民共谋生存,如今,他们的生活起色不少,如果再让军队来分流一部分,可能就事与愿违了。”

    “原来如此,看来不是兵力的问题,而是补给跟不上。”周云瑞看着那幅底图,满眼都是山岭沟壑,然后便是山林及沼泽,当地生产的确是个大麻烦。

    “如此分析的话,必须要垦荒屯田才行。此事是件大事,需要从长计议,朕会及时知会工部,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当地粮食供给问题。”说完后,周云瑞盯着林纵,非常认真的问道:“保守估计,南阳关还能守多久?”

    林纵不敢瞎猜,沉思片刻后回道:“末将探知,三股势力已经有过接触,但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协议。不过,冬季即将过去,春耕开始,预计秋收时节,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他们可能就会结盟。末将斗胆估计,半年后三股势力必将联盟共同冲击南阳关。”

    周云瑞眉头紧锁,西北有郞蒙虎视眈眈,说不定已经着手行动;朝中还有一个朱纯因为儿子的死,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一些难以预估的事情;如果此时再调兵赶赴南阳关,那京城可就没有任何防卫部队了。

    琅琊军团倒是可以随时调遣,但是范远萧是朱纯的人,他能否听从调令却又是一个极大的疑问。再者,万一在此期间朱纯有所异动,私下里让琅琊军团入京也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范远萧此人如何?”周云瑞认为所有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人,只要把人搞定了,一切都好办。

    “有勇有谋,是将才。”

    “将才?”周云瑞没想到林纵对范远萧的评价会如此之高,“怎么讲?”

    “皇上,从全国地理形式来讲,西北多高原、戈壁,登高而望,往往一览无余。东部沿海,地理环境单一。唯独这南部,深山、沟壑、沼泽、密林、河海等,地理形势复杂,且多伴有毒虫猛禽以及瘴气等,生存环境更是恶劣。范远萧的琅琊军团首次南征时,虽说死伤惨重,但毕竟是站住脚了,而且多年来还自给自足,军团人数也恢复到了最高封。单单这一点,便可平定为将才。”

    林纵自然知道皇上的矛盾点在哪里,便又补充道:“末将以为,范远萧虽然与朱丞相有特殊关系,但并不能否定他的才能。当初为了在太宗皇帝面前立功,朱丞相力荐范远萧带领禁军亲赴南郡,却没有料到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后来朱丞相便想让其他将领代替范远萧,却不料范远萧立下军令状,不立足南郡便提头见皇上。所以说,范远萧还是有骨气的。”

    “明白了。看来朕对军中诸将领了解的还是太少,日后得多往军中走动才是。”周云瑞没有说假话,他从小生活在宫中,早已见惯了各种帝王之术,驾驭朝堂上的臣子们是没有问题,但唯独缺少军队历练。

    “照爱卿的意思,范远萧值得重用?”周云瑞与范远萧没有交集,他对范远萧的评价仅仅是来源于朱纯,所以,内心里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林纵点头回道:“末将此次在琅琊军团待过一段时日,可断定范将军值得重用。不过,范将军乃是知情义之人,就怕他被情义所胁迫,导致他做出违心的事情来。”

    林纵说的比较隐晦,但明显是指朱纯的影响。范远萧是朱纯的女婿,如果有一天朱纯有难,要求范远萧造反,该如何是好?

    周云瑞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但是既然林纵对范远萧的评价那么高,那他就成全那个将才。

    “容爱卿再给朕一段时间,届时,主要不利因素便会消除。既然范将军是个将才,那朕就给他机会好好向朝廷表现。”

    周云瑞已经想到了如何解决南阳关危机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朱纯,看来他必须加快解决朱纯的步伐,免得夜长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