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乌兰少年(中)(2/2)
作者:亲亲雪梨

    说书先生打量了一眼三公子,说道:“公子一看就是生于锦衣玉食之家,若非王公贵族,就是富商巨贾,而且又不是本地人,打听这些做什么?”

    三公子佩服先生的眼力,却不动神色:“先生虽在朝堂之外,却也是是非分明,要不然也不会在众人面前对那个刺客大加赞赏。我跟先生一样,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算有一腔热血。若能为除去这一害尽自己一份力,那在下也是在所不辞的。”

    先生一愣,说道:“也罢,我跟你说说倒也无妨。这达城一害,便是尚州刺史蔡和之子,蔡炳春。尚州天高皇帝远,蔡和又是丞相蔡赟的远房堂兄,当然更加无法无天,目中无人。二位远道而来,可能看到这达城一片繁荣,还觉得这一方还算太平,其实这都是个空壳子。这蔡炳春还有点能耐,他花了大力气整修达城,还特意修了一条忘忧街,供达城权贵享乐,这其中有多劳民伤财,自不必多说。可是这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前几年达城不太平,跟乌兰几次摩擦,达城死了不少人。朝廷拨了很多银子,用于安置流民,稳定边防。可每个人拿到的银两,不过是朝廷规定数额的一个零头。有些流民过不下去了,只好起来反抗,或者做些鸡鸣狗盗之事。若被蔡炳春抓住,便会被当众处置。那年他抓住一个为生病的母亲偷米的孩子,蔡炳春把他绑在城门口,晒了两天,硬是把这个孩子给活活晒死了。还有一次,抓住一个当街骂他的乞丐,被他拖到衙门,当众打了五十大板,还没打完,这人就死了……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谁还敢反他?久而久之,那些活不下去的人都跑回乡下,或者逃到别的地方讨生活去了。留在达城的这些人,每年也要花很多的银两孝敬蔡手下的拿下喽啰,只不过好歹有口饭吃,就凑合着过了。”老先生对着阳光,眯缝着眼睛说道。

    三公子静静听着,却无比犯难。若这蔡炳春只是市井无赖、好吃懒做之辈,倒还好治他的罪了。但他不仅心狠手辣,还有点儿能耐,这倒不好办了。三公子皱眉思索,那老先生又说道:“比坏人更可恶的,是那些用自己的功劳,来粉饰自己罪行的人。小小的达城如此,放眼天下,更是如此。”

    三公子大吃一惊,又看了老先生一眼,老先生面相无比安详,那是一种经历无数风霜后才能拥有的那些平和。三公子恭恭敬敬地对老先生行了一礼,说道:“晚辈愿听老先生赐教。”

    老先生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如今只是一介乡村野夫,谈何指教?不过如果真要谈‘指教’二子,老夫只能说,如果你要惩治这些恶人,你要比他们更加心狠手辣;但同时,你的善念,也要比现在更加坚定。如果这两者,你有一样做不到,便什么都不要做,做了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醍醐灌顶一般,三公子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又对老先生行了一礼,谦卑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知老先生是否愿意跟晚辈回华阳城?晚辈愿拜先生为师。”

    老先生依旧笑着说:“罢了,老夫如今年近花甲,方才体会云游四方的快感,此生再也不想回华阳城了。”

    三公子大失所望,不过也不好勉强,只好再行礼,说道:“是晚辈太心急了,失礼,失礼。”

    “公子不比如此客气,其实老夫也能看出来,你肯定不是一般人。如果你有雄心和抱负,就不要辜负你的身世地位,为这黎民百姓做出一点业绩来。不过这条路艰辛无比,挫折无数,但愿你不要心灰意冷。”老先生悠悠说道。

    老先生甚至已经洞察了自己的身世,三公子心中越发佩服。他还想再跟老先生攀谈一番,老先生却起身,说道:“老夫有些乏了,在达城也待够了,应该想想下个去处了。”

    三公子拱手作揖,说道:“祝老前辈一路顺风,后会有期!”

    老先生依旧微笑,说道:“放心吧,以后一定会再见的。”说罢,老先生一边走一边吟道:“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望着老先生远去的背影,三公子怅然若失,他喃喃道:“我有这雄心壮志,可无人助我一臂之力啊……”

    “公子,我再去叫他回来?”陆勋试探着问。

    “不要了,这老先生以前一定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如今却隐藏自己的锋芒,只愿做一只闲云野鹤,肯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我们就不要去打搅他了。再说他刚才不是说过了么,以后一定会再见的。”三公子缓缓说道。

    “哎呀,陆公子,你们怎么在这里啊?我找得好辛苦!”一个小二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陆勋又下意识地挡在了三公子前面。

    “官府来人了,找你们回客栈问话呢!”小二依旧上气不接下气。

    陆勋看了三公子一眼,三公子使了个眼色,说道:“那就回去吧,正好看看玉衡回来了没。”

    ;